《送则师归越》

时间: 2025-01-11 13:58:59

归里悬心复苦形,生涯蓑笠伴铜瓶。

鱼随洗缽冲遗粒,龙倚移舟识唪经。

佛庙春游湖树暗,神涛晴渡越峰青。

高才不独江山助,王谢风流旧有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则师归越 石延年 〔宋代〕

归里悬心复苦形, 生涯蓑笠伴铜瓶。 鱼随洗缽冲遗粒, 龙倚移舟识唪经。 佛庙春游湖树暗, 神涛晴渡越峰青。 高才不独江山助, 王谢风流旧有灵。

白话文翻译:

回到故乡,心中挂念,身体也感到疲惫, 一生中,蓑衣和斗笠伴随着铜瓶。 鱼儿随着洗钵的水流冲走遗留的米粒, 龙依靠移动的舟船认识诵经的声音。 春天在佛庙游玩,湖边的树木显得昏暗, 晴天渡过神涛,越地的山峰显得青翠。 高才不仅仅得到江山的帮助, 王谢家族的风流传统也赋予了灵气。

注释:

  • 归里:回到故乡。
  • 悬心:心中挂念。
  • 苦形:身体感到疲惫。
  • 生涯:一生中。
  • 蓑笠:蓑衣和斗笠,指隐士或渔夫的装束。
  • 铜瓶:古代僧人常用的器具,这里可能指僧人的生活用品。
  • 洗缽:僧人洗钵的动作。
  • 遗粒:遗留的米粒。
  • 唪经:诵经。
  • 佛庙:佛教寺庙。
  • 神涛:指波涛汹涌的水域。
  • 越峰:越地的山峰。
  • 高才:指有才能的人。
  • 江山助:得到自然环境的帮助。
  • 王谢:指南朝时期的王导和谢安,他们的家族在文化上有很高的成就。
  • 风流:指文化上的成就和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宋代诗人,以豪放洒脱著称。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石延年送别一位名叫则师的僧人归越(今浙江一带)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则师归乡的挂念,以及对其高洁生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则师归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高洁生涯的向往。诗中“归里悬心复苦形”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则师归乡的挂念和对其旅途劳顿的同情。“生涯蓑笠伴铜瓶”则描绘了则师简朴的僧侣生活,象征其超脱世俗的品格。后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佛庙春游湖树暗”和“神涛晴渡越峰青”,进一步烘托出则师的高洁形象和诗人的深情厚意。最后两句“高才不独江山助,王谢风流旧有灵”,既表达了对则师才华的赞赏,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里悬心复苦形”:表达了诗人对则师归乡的挂念和对其旅途劳顿的同情。
  2. “生涯蓑笠伴铜瓶”:描绘了则师简朴的僧侣生活,象征其超脱世俗的品格。
  3. “鱼随洗缽冲遗粒”: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则师日常生活的细节,增添了诗意。
  4. “龙倚移舟识唪经”:用“龙”象征则师的高洁,通过“移舟识唪经”展现了则师的修行生活。
  5. “佛庙春游湖树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则师的高洁形象。
  6. “神涛晴渡越峰青”:进一步通过自然景物,展现了则师的旅途和诗人的深情厚意。
  7. “高才不独江山助”:表达了对则师才华的赞赏。
  8. “王谢风流旧有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随洗缽冲遗粒”中的“鱼”比喻则师的生活细节。
  • 拟人:如“龙倚移舟识唪经”中的“龙”拟人化,象征则师的高洁。
  • 对仗:如“佛庙春游湖树暗,神涛晴渡越峰青”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赞美。通过对则师归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高洁生涯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意象分析:

  • “蓑笠”:象征则师简朴的僧侣生活。
  • “铜瓶”:象征僧人的生活用品,增添了诗意。
  • “鱼”: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则师日常生活的细节。
  • “龙”:象征则师的高洁。
  • “佛庙”:烘托出则师的高洁形象。
  • “神涛”:展现了则师的旅途和诗人的深情厚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生涯蓑笠伴铜瓶”中的“蓑笠”象征什么? A. 僧侣生活 B. 渔夫生活 C. 隐士生活 D. 贵族生活 答案:A

  2. 诗中“龙倚移舟识唪经”中的“龙”象征什么? A. 则师的高洁 B. 则师的权力 C. 则师的智慧 D. 则师的财富 答案:A

  3. 诗中“高才不独江山助”表达了什么? A. 对则师才华的赞赏 B. 对则师财富的赞赏 C. 对则师权力的赞赏 D. 对则师智慧的赞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但风格更为淡雅。
  • 杜甫的《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表达了送别和赞美之情,风格更为沉郁。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石延年的《送则师归越》:两者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王维的诗更为淡雅,石延年的诗更为豪放。
  • 杜甫的《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与石延年的《送则师归越》:两者都表达了送别和赞美之情,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郁,石延年的诗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石延年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石延年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