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十学士戬通理越州》

时间: 2025-01-26 04:21:43

宸命陪分竹,仙资贵珥彤。

入辞中殿閟,出贰左廉雄。

过楚前封近,还吴旧丛空。

江山复清思,莼脍起高风。

海阔悲秦望,陵荒欢禹功。

楼澄鉴湖北,地险雪涛东。

稽壑飞泉石,台基下桂丛。

风流好吟醉,王谢有馀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郑十学士戬通理越州 石延年 〔宋代〕

宸命陪分竹,仙资贵珥彤。 入辞中殿閟,出贰左廉雄。 过楚前封近,还吴旧丛空。 江山复清思,莼脍起高风。 海阔悲秦望,陵荒欢禹功。 楼澄鉴湖北,地险雪涛东。 稽壑飞泉石,台基下桂丛。 风流好吟醉,王谢有馀宫。

白话文翻译:

皇帝的命令伴随分竹,仙人的资质贵重如珥彤。 进入宫殿辞别,出任左廉雄的副职。 经过楚国的前封地近,回到吴国的旧地却空无一人。 江山的清新思绪,莼菜和鱼的美味引发高雅的风尚。 海面宽阔悲叹秦望,山陵荒凉欢庆禹的功绩。 楼阁在湖北清澈如镜,地势险峻面对东方的雪涛。 山谷中的飞泉和石头,台基下的桂树丛。 风流人物喜欢吟诗醉酒,王谢家族留下了许多宫殿。

注释:

  • 宸命:皇帝的命令。
  • 分竹:古代官员的符信,用以证明身份。
  • 仙资:指高贵的资质。
  • 珥彤:红色的玉珥,象征高贵。
  • 中殿閟:宫殿的深处。
  • 左廉雄:官职名,指副职。
  • 楚前封:楚国的前封地。
  • 吴旧丛:吴国的旧地。
  • 莼脍:莼菜和鱼的美味。
  • 秦望:指秦国的遗迹或望海。
  • 禹功:大禹的功绩。
  • 鉴湖:指湖北的湖泊。
  • 雪涛:指东方的波涛。
  • 稽壑:山谷。
  • 台基:建筑的基座。
  • 桂丛:桂树丛生。
  • 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东晋时期的著名家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延年(994-1041),字曼卿,宋代诗人,以豪放洒脱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石延年为送别郑戬学士赴任越州而作。郑戬是宋代的一位学者,此次赴任越州,石延年以此诗表达对其的祝福和对其新任职务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郑戬赴任越州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宸命陪分竹,仙资贵珥彤”一句,既表达了郑戬的高贵身份,也暗示了其受到皇帝的重用。后文通过对越州自然风光的描绘,如“江山复清思,莼脍起高风”,传达了对越州美好环境的赞美和对郑戬未来工作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宸命陪分竹,仙资贵珥彤”: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郑戬的身份和受到的重视,用“宸命”和“仙资”来形容其高贵和重要。
  • “入辞中殿閟,出贰左廉雄”:描述了郑戬从宫殿辞别,出任重要职务的情景,显示了其职务的重要性和荣耀。
  • “过楚前封近,还吴旧丛空”:通过对楚国和吴国的提及,暗示了郑戬的行程和历史的变迁。
  • “江山复清思,莼脍起高风”:赞美了越州的自然风光和美食,预示了郑戬在新环境中的美好生活。
  • “海阔悲秦望,陵荒欢禹功”:通过对海和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大禹功绩的赞美。
  • “楼澄鉴湖北,地险雪涛东”:具体描绘了越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显示了其险峻和壮丽。
  • “稽壑飞泉石,台基下桂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越州的美丽和宁静。
  • “风流好吟醉,王谢有馀宫”: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郑戬未来生活的祝愿,希望他能享受诗酒风流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资贵珥彤”中的“珥彤”比喻郑戬的高贵身份。
  • 对仗:如“宸命陪分竹,仙资贵珥彤”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如“江山复清思”中的“清思”拟人化了江山,赋予了其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郑戬赴任越州的祝福和对越州美好环境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江山”、“莼脍”、“海阔”、“陵荒”、“楼澄”、“地险”、“稽壑”、“台基”、“桂丛”等,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越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宸命陪分竹”中的“宸命”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命令 B. 神仙的命令 C. 官员的命令 D. 学者的命令 答案:A

  2. 诗中“仙资贵珥彤”中的“珥彤”象征什么? A. 高贵 B. 美丽 C. 力量 D. 智慧 答案:A

  3. 诗中“江山复清思”中的“清思”拟人化了什么? A. 江山 B. 莼脍 C. 海阔 D. 陵荒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送郑十学士戬通理越州》:王安石的这首诗与石延年的诗作在主题和风格上有所不同,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石延年的《送郑十学士戬通理越州》与王安石的《送郑十学士戬通理越州》: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上有所不同,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该书收录了石延年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该书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石延年在内的多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