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都绿李万州栽,君手封题我手开。
把得欲尝先怅望,与渠同别故乡来。
白话文翻译
在东都的万州栽种了绿李,君主亲自封题,我则亲自开采。
想要尝个鲜,却只能先在此怅然望去,与那李子一同离开故乡。
注释
- 东都:指的是洛阳,唐代的东都。
- 绿李:一种青色的李子,象征着未成熟的果实。
- 君手封题:意指对方(杨使君)亲自为李子题字。
- 我手开:指自己亲自去采摘李子。
- 怅望:怅然若失地望着,充满遗憾的心情。
典故解析
“东都绿李”提及的是洛阳的特产,而“君手封题”则表现了对方的身份与地位。同时,诗中有乡愁的情感流露,表达了离乡的无奈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擅长描写人情世事,尤其关注民生疾苦,作品大多通俗易懂,广受欢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与杨使君的友谊之际,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友人的感慨。它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因离开故乡而产生的复杂情绪。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李子为引子,承载了深厚的情感。诗首句中提到的“东都绿李”,不仅是对特产的描绘,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通过“君手封题我手开”,诗人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显示出友谊的美好。然而,随着“把得欲尝先怅望”的转折,诗人情感的基调发生了变化,流露出对李子的渴望,以及因离乡而来的失落感。这一转折恰到好处,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李子不仅仅是水果,更是故乡的象征。诗人借李子之口,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与对过往的追忆。结尾的“与渠同别故乡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离愁别绪,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都绿李万州栽:开篇直入主题,点出地点和对象,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特产的熟悉与亲切。
- 君手封题我手开:交代了与友人的关系,增强了情感的真挚。
- 把得欲尝先怅望:转折处,诗人表达了对李子的渴望和因不能及时品尝而产生的惆怅。
- 与渠同别故乡来:结尾处,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愈发浓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君手封题我手开”,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李子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拟人:将李子与诗人之间的关系拟人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李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展现了离愁别绪的复杂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李:象征青春与未成熟的希望,暗示着对故乡的眷恋。
- 东都: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说明诗人的情感根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都”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洛阳
- C. 成都
-
“君手封题我手开”这句中,指的是谁的身份?
- A. 诗人
- B. 杨使君
- C. 友人
-
诗中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故乡的怀念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洛阳
- B. 杨使君
- B. 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在朋友间的互动中体现了友情与乡愁的结合。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