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疾》

时间: 2025-01-11 07:52:41

足疾无加亦不瘳,绵春历夏复经秋。

开颜且酌尊中酒,

代步多乘池上舟。

幸有眼前衣食在,兼无身后子孙忧。

应须学取陶彭泽,但委心形任去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足疾无加亦不瘳,
绵春历夏复经秋。
开颜且酌尊中酒,
代步多乘池上舟。
幸有眼前衣食在,
兼无身后子孙忧。
应须学取陶彭泽,
但委心形任去留。

白话文翻译

我脚疾虽没有加重,但也未见好转,春天过去,夏天过去,又经历了秋天。面带笑容,尽情地饮酒,代替行走的方式多是乘坐池上的小舟。庆幸眼前还有衣食无忧,且没有后顾之忧。应当学习陶渊明,心境随意,放下对生死的执念。

注释

  • 足疾:脚的疾病,这里指的是诗人的身体状况。
  • :增加,恶化。
  • :痊愈,恢复健康。
  • 绵春历夏复经秋:经历了春天、夏天到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
  • 开颜且酌:开怀畅饮,愉快地饮酒。
  • 尊中酒:酒坛中的酒。
  • 代步:代替走路的方式。
  • 池上舟:水面上的小船。
  • 衣食:生活所需的衣服和食物。
  • 子孙忧:后代的忧虑。
  • 陶彭泽:陶渊明的字,指代其隐逸生活。
  • 任去留:随心所欲,随意选择去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反映了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善于用简单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白居易的作品涵盖了诗、词、赋等多种体裁,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创作背景

《足疾》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当时他身患足疾,身体状况不佳,却依然乐观地看待生活。诗中流露出对身体状况的无奈与接受,同时体现了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足疾》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生活态度的反省。全诗以“足疾”开篇,直接点明身体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健康的渴望与对老年生活的感慨。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人以“春夏秋”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尽管身体不适,诗人却选择以“开颜且酌”的态度去面对,展现了超然的生活哲学。

在“代步多乘池上舟”中,诗人用小舟代替行走,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也暗含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物质生活的安稳与心理的释然,“幸有眼前衣食在,兼无身后子孙忧”,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激,同时也说明了对未来的无忧。

最后两句“应须学取陶彭泽,但委心形任去留”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陶渊明以自然为伴,心境随和,诗人希望能像他那样放下执念,安然度过余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清晰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足疾无加亦不瘳:脚的病情没有恶化但也没有好转。
  2. 绵春历夏复经秋:经历了春天、夏天和秋天,说明时间的流逝。
  3. 开颜且酌尊中酒:面带笑容,尽情饮酒,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4. 代步多乘池上舟:用小船代替走路,暗示对身体状况的无奈与对生活的适应。
  5. 幸有眼前衣食在:庆幸自己还有足够的衣物和食物,体现了对生活的满足。
  6. 兼无身后子孙忧:没有后代的忧虑,表达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7. 应须学取陶彭泽:应当学习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强调对自然的向往。
  8. 但委心形任去留:心境随意,不拘泥于生死,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开颜且酌”和“代步多乘”,形成整齐的结构。
  • 比喻:用“池上舟”比喻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
  • 象征:季节的变换象征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尽管身体状况不佳,诗人依然选择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足疾:象征着身体的脆弱与无奈。
  • 春夏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放松。
  • :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方式代替走路? a) 走路
    b) 骑马
    c) 乘船
    d) 骑车

  2.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以什么生活方式著称的? a) 士人生活
    b) 退隐生活
    c) 商人生活
    d) 旅行生活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无奈
    c) 愉快与豁达
    d) 忧虑

答案

  1. c) 乘船
  2. b) 退隐生活
  3. c) 愉快与豁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足疾》陶渊明《饮酒》的对比:

  • 主题: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白居易更多地关注当下的身心感受,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自然的哲理思考。
  • 风格:白居易的语言平易近人,陶渊明则显得更加含蓄典雅。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