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秋夜雨
白居易 〔唐代〕
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
松檐半夜雨,风幌满床秋。
曙早灯犹在,凉初簟未收。
新晴好天气,谁伴老人游。
白话文翻译:
夜深时分,蟋蟀在低声鸣叫,时光似乎没有留下多少余地。松树的屋檐下,半夜时分开始下起雨来,阵阵秋风吹动着窗帘,轻轻拂过我的床。天刚亮,灯光依然亮着,凉爽的竹席还没有收起。新晴的好天气,谁能陪伴这位老人一起游玩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蟋蟀:一种常在夜间鸣叫的小昆虫,象征秋天的到来。
- 光阴:时间,这里指时光。
- 松檐:松树的屋檐,表示环境的宁静。
- 风幌:窗帘,因秋风拂动而轻轻摇摆。
- 曙早:天刚亮的时候。
- 簟:竹席,夏天用的凉席,此时仍未收起。
- 新晴:刚晴朗的天气。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秋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新晴天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而受到广泛欢迎。其诗歌题材丰富,包括咏史、山水、田园、爱情等,风格直白而感人。
创作背景:
《新秋夜雨》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一种孤独的心情。秋天的萧瑟与夜雨的宁静,映衬出他内心的思考与情感。
诗歌鉴赏:
《新秋夜雨》是白居易晚年写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特征与诗人的感受。首联“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以蟋蟀的鸣叫引入,营造出浓厚的秋夜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接着“松檐半夜雨,风幌满床秋”,雨水滴落在松檐上,伴随秋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气氛,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令人感受到秋夜的孤独与清冷。
“曙早灯犹在,凉初簟未收”,诗人描述清晨时分,虽然天已经亮了,但灯光依旧存在,竹席尚未收起,暗示着一夜的思绪未曾散去。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并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最后一句“新晴好天气,谁伴老人游”,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虽然新晴的好天气令人心旷神怡,但却没有人陪伴,突显了诗人在晚年对陪伴与交流的渴求,形成了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刻画了秋夜的静谧与人生的孤独,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深厚艺术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蟋蟀暮啾啾:傍晚时分,蟋蟀在鸣叫,传达出秋天的气息。
- 光阴不少留:时光流逝,感叹时间的无情。
- 松檐半夜雨:半夜松树屋檐下开始下雨,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风幌满床秋:秋风轻拂,窗帘摇曳,增添了秋夜的萧瑟感。
- 曙早灯犹在:天刚亮,灯火依然,意味着思绪未散。
- 凉初簟未收:凉席尚未收起,暗示着时间的延续与不舍。
- 新晴好天气:新一天天气晴好,表达生活的希望。
- 谁伴老人游:内心的孤独,渴望有人陪伴。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蟋蟀的鸣叫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曙早灯犹在,凉初簟未收”,对仗工整。
- 意象:通过“蟋蟀”、“松檐”、“灯”等意象,营造出深情的秋夜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陪伴的渴望,展现了白居易在晚年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蟋蟀:象征秋天的到来,也引发对时光的思考。
- 松檐:宁静的环境,带出一种自然的和谐感。
- 灯:象征希望与思念,照亮内心的孤独。
- 凉簟:代表着季节的变化与生活的细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蟋蟀在什么时刻鸣叫?
A. 清晨
B. 傍晚
C. 半夜
D. 中午 -
“新晴好天气”中,白居易表现出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嫉妒 -
诗中提到的“松檐”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天气现象
C. 屋檐的部分
D. 一种情感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索。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新秋夜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前者着重于秋夜的静谧与内心感受,后者则描绘春夜的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有明显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