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时间: 2025-01-25 23:13: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作者:白居易
铁凿金锤殷若雷,
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
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
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
莫虑尘沙路不开。
七十三翁旦暮身,
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
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
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
暗施慈悲与后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开通龙门石滩的壮阔场景。铁凿和金锤的声音如雷鸣,八滩九石被削平如剑刃。竹篙和桂楫划水如箭一般,成百上千的筏子如鱼一般齐头并进。振奋人心的导师依靠大家的力量,挥金如土地回报那些施以财力的人。未来大家都可以四方行走,不必担心尘土飞扬,路途艰难。七十三岁老翁在晨昏之际,立誓要开通这条险路。夜间小舟经过这里不再倾覆,早上走过此地再也免于辛苦。十里叱滩变成了宽广的河流,八寒阴狱也化作了阳春。我虽然身故,但我的心仍然留存,默默为后人施以慈悲。
注释
- 铁凿金锤:指用于开山劈石的工具,象征艰苦的劳动。
- 剑棱:形容石滩的形状如同剑刃,险峻。
- 竹篙桂楫:指舟船的桨,竹制的桨和桂木的桨,形容划水的速度快。
- 振锡:指振兴和鼓励,暗指老师或引导者。
- 倾覆:翻船,指舟船在水上行驶的安全问题。
- 心长在:即使人去世,精神和意志依然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他以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关心民生的题材闻名,作品题材多样,尤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担任龙门寺的职务期间,表现了他在开通龙门石滩时的艰辛与努力,体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改善交通条件的期望。
诗歌鉴赏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是白居易描写开通龙门石滩这一艰巨工程的诗作,展现了劳动者的奉献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首联通过“铁凿金锤”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场景,直观地表现了开山劈石的艰辛。接着,诗人运用“竹篙”和“桂楫”比喻船只的灵活,形成一种动态的美感,展现出劳动的成果。诗的后半部分更是通过老翁的誓言和对后人的关怀,传达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突显了诗人对后代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叙事中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展现了白居易对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特别是最后两句,虽是对自身身世的感叹,却也流露出对后人的慈悲关怀,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境界。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开通险路的艰辛,更能体会到白居易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铁凿金锤殷若雷:开山的工具声如雷响,象征艰辛。
- 八滩九石剑棱摧:形容石滩的险峻被削平。
- 竹篙桂楫飞如箭:用竹桨和桂桨划行,速度快。
- 百筏千艘鱼贯来:成群的船只像鱼一样聚集。
- 振锡导师凭众力:强调导师的引导与众人的合作。
- 挥金退傅施家财:施以金钱回馈社会。
- 他时相逐四方去:未来大家都能方便出行。
- 莫虑尘沙路不开:不必担心路途艰难。
- 七十三翁旦暮身:老翁在暮年立志开路。
- 誓开险路作通津:誓言要开通这条险路。
- 夜舟过此无倾覆:夜间航行不再倾覆。
- 朝胫从今免苦辛:早晨出行不再辛苦。
- 十里叱滩变河汉:险滩变成宽阔的河流。
- 八寒阴狱化阳春:艰苦的环境转变为美好春天。
- 我身虽殁心长在:虽然死去,但心志常存。
- 暗施慈悲与后人:默默为后人施以慈悲。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如箭”形容速度之快。
- 对仗:如“竹篙桂楫”与“百筏千艘”,形成和谐的音韵。
- 夸张:如“殷若雷”强调声音的震撼。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艰苦劳动的尊重和对后代的关爱,体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铁凿金锤:象征劳动的艰辛与力量。
- 竹篙桂楫:代表劳动者的智慧和灵活性。
- 夜舟:隐喻安全与希望。
- 阳春: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工具是什么?
A. 铁锤
B. 铁凿
C. 金锤
D. 以上都是 -
“我身虽殁心长在”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后人的关怀
C. 对死亡的恐惧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开路者的年龄是?
A. 七十
B. 七十岁
C. 七十三岁
D. 八十岁
答案:
- D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李白:两位诗人风格不同,白居易偏向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而李白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与豪放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
-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与作品分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