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夜》
时间: 2025-01-22 18:0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空溶溶月华静,
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
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
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
风吹白露衣裳冷。
白话文翻译:
在碧蓝的天空下,月光静静地洒落,
月中愁苦的人影孤独地吊着。
花虽开过,残菊依然倚在稀疏的篱笆旁,
树叶纷纷落下,衰老的桐树旁冷冷的井水。
北方的大雁匆匆而飞,似乎感受到秋天已近尽头,
邻居家的鸡鸣得晚,才知道夜色漫长。
我凝视着这一切,不发一语,心中满是思绪,
微风吹来,白露湿润了我的衣裳,感到一阵寒意。
注释:
- 碧空:指晴朗的天空。
- 月华:月光。
- 吊孤影:意指孤独的心情和身影。
- 残菊:秋冬季节的菊花,已开始枯萎。
- 衰桐:衰老的梧桐树。
- 塞鸿:北方的大雁,象征秋天的结束。
- 邻鸡鸣:邻居的鸡叫声,表示清晨。
- 凝情不语:沉默而含情,表达内心的思绪。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塞鸿”与“邻鸡鸣”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表现了秋冬的交替,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
创作背景:诗作于晚秋时节,描绘了秋冬交替之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凄清而又富有情感的秋夜场景。诗中开头的“碧空溶溶月华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紧接着的“月里愁人吊孤影”则将这种宁静打破,引入了愁苦的情感。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花开残菊傍疏篱”,则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衰败,残菊旁边的稀疏篱笆更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塞鸿飞急觉秋尽”一句,表达了秋天即将结束,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邻家的鸡鸣声“迟知夜永”,则表现了时间的漫长。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最后,诗人以“风吹白露衣裳冷”收尾,白露带来的寒意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心的寒冷与孤独。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碧空溶溶月华静”:描绘夜空的宁静。
- “月里愁人吊孤影”:表现孤独的心情。
- “花开残菊傍疏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叶下衰桐落寒井”:描绘秋冬交替的景象。
- “塞鸿飞急觉秋尽”:感慨时光流逝。
- “邻鸡鸣迟知夜永”:体现时间的漫长。
- “凝情不语空所思”:表达内心的沉默与思索。
- “风吹白露衣裳冷”:感受到自然的寒意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静谧的夜。
- 拟人:将大雁的飞行与秋天的结束关联。
- 对仗:如“邻鸡鸣迟知夜永”中的平仄对仗。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碧空:象征宁静和广阔。
- 月华:象征孤独与思念。
- 残菊: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衰桐:衰老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空溶溶月华静”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热闹的夜晚
- B. 宁静的月夜
- C. 暴风雨的天气
-
诗中提到的“塞鸿”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大雁
- C. 一种鸟
-
诗中的“邻鸡鸣迟知夜永”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清晨的活力
- B. 时间的漫长
- C. 夜晚的寂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白居易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背景的反映。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