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 二》

时间: 2025-04-27 14:48:44

秋光丽晚天。

鹢舸泛中川。

密菱障浴鸟。

高荷没钓船。

碎珠萦断菊。

残丝绕折莲。

落花催斗酒。

栖乌送一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 二 庾信 〔南北朝〕 秋光丽晚天。鹢舸泛中川。密菱障浴鸟。高荷没钓船。碎珠萦断菊。残丝绕折莲。落花催斗酒。栖乌送一弦。

白话文翻译:

秋日的阳光照耀着晚空,显得格外美丽。船只像鹢鸟一样在河中游荡。密集的菱角叶遮挡了洗澡的鸟儿,高高的荷叶淹没了钓鱼的船。破碎的珍珠般的露水环绕着断枝的菊花,残留的丝线缠绕着折断的莲花。落下的花瓣催促着人们斗酒,栖息的乌鸦送走了最后一弦的乐音。

注释:

  • 鹢舸: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鸟,此处比喻船只。
  • 密菱:密集的菱角叶。
  • 障:遮挡。
  • 高荷:高高的荷叶。
  • 没:淹没。
  • 碎珠:比喻露水。
  • 萦:环绕。
  • 残丝:残留的丝线。
  • 折莲:折断的莲花。
  • 斗酒:饮酒作乐。
  • 栖乌:栖息的乌鸦。
  • 一弦:指乐器的最后一弦,象征结束。

诗词背景: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昆明池的美景,通过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昆明池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中的景色和动态。诗中“秋光丽晚天”一句,即展现了秋日阳光的温暖与美丽,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随后的“鹢舸泛中川”等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景象,如“密菱障浴鸟”、“高荷没钓船”,展现了池中的生动画面。诗的最后两句“落花催斗酒,栖乌送一弦”,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词解析:

  • “秋光丽晚天”:描绘秋日傍晚的美丽景色,光影交错,色彩丰富。
  • “鹢舸泛中川”:用鹢鸟比喻船只,形象生动,展现了船只在河中自由游荡的情景。
  • “密菱障浴鸟”:通过密集的菱角叶遮挡鸟儿,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高荷没钓船”:高高的荷叶淹没了钓鱼的船,展现了池中的深邃和宁静。
  • “碎珠萦断菊”:用“碎珠”比喻露水,环绕在断枝的菊花上,形象细腻。
  • “残丝绕折莲”:残留的丝线缠绕着折断的莲花,增添了诗的哀愁感。
  • “落花催斗酒”:落花催促人们饮酒作乐,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栖乌送一弦”:栖息的乌鸦送走了最后一弦的乐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鹢舸”比喻船只,“碎珠”比喻露水。
  • 拟人:如“落花催斗酒”,赋予落花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密菱障浴鸟,高荷没钓船”,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昆明池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意象分析:

  • 秋光:象征着温暖和美丽。
  • 鹢舸:象征着自由和动态。
  • 密菱:象征着自然的遮挡和保护。
  • 高荷:象征着深邃和宁静。
  • 碎珠:象征着细腻和美丽。
  • 残丝:象征着哀愁和结束。
  • 落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
  • 栖乌:象征着结束和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鹢舸”比喻的是什么? A. 船只 B. 鸟儿 C. 水草 D. 露水
  2. “碎珠萦断菊”中的“碎珠”比喻的是什么? A. 露水 B. 珍珠 C. 花瓣 D. 丝线
  3. 诗的最后一句“栖乌送一弦”中的“一弦”象征着什么? A. 结束 B. 开始 C. 美丽 D. 哀愁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庾信的其他作品,如《咏怀诗》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 其他南北朝诗人的作品,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等,可以进行比较。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表现了隐逸和超脱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南北朝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