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冥鸿有意避云罗。 问何处,是行窝。 今古一渔蓑。 收揽了闲人最多。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 两鬓已成皤。 髀肉尽消磨。 浑换得功名几何。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雁似乎有意躲避那朵云彩。我问它,哪里是它栖息的地方?如今古往,只有一件渔夫的蓑衣。收获的不过是那些闲散的人。寻求田园和房舍,朋友请不要嘲笑我,因为我的两鬓已经变得斑白。大腿的肉也消磨得差不多了,然而换得的功名又有多少呢?
注释
- 冥鸿:孤雁,形容孤独的鸟。
- 云罗:云彩和网罗,暗示一些束缚或障碍。
- 行窝:栖息的地方。
- 渔蓑:渔夫穿的蓑衣,象征闲适生活。
- 求田问舍:指寻求田地和房屋,意指追求安稳的生活。
- 皤:白色,形容头发变白。
- 髀肉尽消磨:指腿部的肉消耗殆尽,暗示辛劳。
典故解析
- 隐者与渔夫:诗中提及的隐者形象,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理想,追求隐居生活以远离世俗纷扰。
- 功名:在古代,功名通常意味着科举考试的成功与社会地位的提升,诗人对此持有怀疑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因,元代诗人,生于江苏,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人生、功名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体验和情感为核心,融入自然景物,展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太常引》创作于元代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在此诗中充分体现。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许多文人开始反思功名利禄的意义,诗人以渔夫自喻,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太常引》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孤雁的意象,勾勒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开篇的“冥鸿有意避云罗”既呈现出孤雁的孤独,也隐含了对自由的向往。诗人在对话中探寻栖息之处,暗示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今古一渔蓑”,此句不仅描绘了渔夫的生活,还象征着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认同。接下来的“收揽了闲人最多”,表现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暗示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真正的自由或许在于内心的宁静,而非外在的功名。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自我状态的反思,诗人以“求田问舍”自谦,承认自己已不再年轻,但不乏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最后一句“浑换得功名几何”,揭示了诗人对功名的冷静思考,质疑其真正价值,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冥鸿有意避云罗:孤雁似乎故意躲避云彩,象征孤独与自由。
- 问何处,是行窝:询问孤雁的栖息地,反映对归属之地的向往。
- 今古一渔蓑:强调渔夫的生活,表现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收揽了闲人最多:强调生活中的闲适,暗示对外界的超然。
- 求田问舍,君休笑我:自谦地提到对安稳生活的追求,呼唤理解。
- 两鬓已成皤:自述年华已逝,反映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 髀肉尽消磨:身体的疲惫,象征着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 浑换得功名几何:对功名的质疑,展现对人生价值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孤雁比喻诗人的孤独与追求自由。
- 对仗:如“求田问舍”与“君休笑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渔蓑象征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追求,对世俗功名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通过个人体验,揭示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冥鸿:象征孤独与自由。
- 云罗:象征束缚与限制。
- 渔蓑:象征简单且自在的生活方式。
- 皤: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变化。
- 功名:象征世俗的荣华富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冥鸿”指的是:
- A. 一只孤雁
- B. 一只白鸽
- C. 一只老鹰
- D. 一只麻雀
-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 A. 非常追求
- B. 持怀疑态度
- C. 完全不在意
- D. 认为很重要
-
诗中提到的“求田问舍”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 C. 对旅行的渴望
- D.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
- 李白《将进酒》:则表现了对人生豪情的追求,与刘因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因生平与诗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