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摊破浣溪沙
春尽啼鹃泪满枝。
同功双茧不成丝。
残月一钩残夜影,佛低眉。
天醉尽饶秦梦好,雨来还作楚宫疑。
长恁蝶喧蜂绕去,几何时。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结束,杜鹃啼叫,泪水满枝头。
同样的功夫,双茧却无法化作丝线。
残月挂在空中,映照着残夜的影子,佛陀低下了眉头。
天上的醉意已经消散,秦国的美梦也已结束,
但雨来时,却又让人怀疑楚国的宫殿。
长久以来,蝴蝶喧闹,蜜蜂环绕而去,这又要到何时呢?
注释:
- 啼鹃:杜鹃鸟的叫声,常被用来表现春去的悲哀。
- 双茧不成丝:指两个茧无法变成丝,暗指无果而终的事情。
- 残月一钩:形容月亮的残缺,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佛低眉:佛陀低头,暗示一种悲悯或沉思的状态。
- 秦梦:指对秦国美好生活的憧憬。
- 楚宫:指楚国的宫殿,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古代诗词中常用杜鹃来象征哀伤,常用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惋惜。
- 残月:多次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失落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42-1926)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以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尽之际,诗人在春天结束时感受到了一种缅怀与惋惜的情感,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沈曾植的《摊破浣溪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结束时的哀愁。开篇以“春尽啼鹃泪满枝”引入,杜鹃的啼叫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离去,带着一种无奈与伤感。接着提到的“双茧不成丝”,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果而终的惆怅。
诗中“残月一钩残夜影,佛低眉”一句,富有哲思,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月亮的残缺和佛陀的低眉,暗示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后半部分“天醉尽饶秦梦好,雨来还作楚宫疑”则将情感的范围扩大,涉及历史与梦想,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最后一句“长恁蝶喧蜂绕去,几何时”则以一种恍惚的口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迷惘。
整首词在意象上巧妙地交织了自然与人情,展现了沈曾植独特的诗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尽啼鹃泪满枝:春天结束,杜鹃鸟的啼叫伴随着满枝的泪水,表现出春去的悲哀。
- 同功双茧不成丝:两个茧同样努力,却无法变成丝线,暗示着追求美好的无果。
- 残月一钩残夜影,佛低眉:残月映照寂静的夜影,佛陀低眉沉思,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天醉尽饶秦梦好,雨来还作楚宫疑:醉意消散后,秦国的美梦已破灭,雨来时又让人对楚国的宫殿产生疑虑。
- 长恁蝶喧蜂绕去,几何时:蝴蝶和蜜蜂的喧闹离去,令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同功双茧不成丝”,比喻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 拟人:如“佛低眉”,将佛陀赋予人类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对仗上相得益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沈曾植对生命的感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春天的离去与哀伤。
- 残月:象征孤独与失落。
- 佛:暗示人生哲思与反省。
- 蝶与蜂:象征生命的喧闹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尽啼鹃”意指: A. 春天结束,悲伤来临
B. 春天的喜悦
C. 夏天的到来
D. 秋天的忧伤 -
“同功双茧不成丝”表达了: A. 努力必有回报
B. 追求的艰辛与无果
C. 生活的美好
D. 人生的快乐 -
诗中“佛低眉”暗示了: A. 快乐
B. 悲悯与沉思
C. 不屑
D. 疲惫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春天的离去与忧伤。
- 《静夜思》 by 李白:对孤独与思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离骚》 by 屈原: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但《离骚》更为激昂而深沉,而沈曾植的《摊破浣溪沙》则更加柔和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清代诗人沈曾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