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夏日赋邛池柳》
时间: 2025-01-26 02:00: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夏日赋邛池柳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早飘尽乱丝繁絮。
翠老阴多,莫愁门户。
已晚年芳,杜娘凄唱惜金缕。
向人青眼,争识旧时眉妩。
此树太婆娑,动客感依依如许。
悽楚。
隔关河不恨,恨隔梦魂归路。
青青瘴草,更愁断陷河西去。
赋情到伯也蓬飞,想应是铅华弗御。
尽折柳歌残,休问当年张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邛池柳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旧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柳絮飞舞的景象,接着提到树荫浓密,不必再为离愁别绪而烦恼。晚年的芳华已逝,杜甫的诗意在此回响,令人感伤。诗中提到与旧友的相识变得模糊,树影婆娑,令客人感到依依不舍。
隔着河流并不怨恨,真正的恨在于梦中无法归去的路途。青绿的瘴气草让人更加忧愁,难以穿越到河西。诗人赋情至伯,仿佛是铅华无法抵挡,最终折柳的歌声已经残破,不必再询问那年张绪的情感。
注释
- 乱丝繁絮:形容柳絮飘荡,像乱丝一样纷纷扬扬。
- 翠老阴多:绿色的树木已经老去,阴影也变得浓密。
- 杜娘:指杜甫,表现出对其诗作的怀念。
- 婆娑:形容树木摇摆的样子。
- 梦魂归路:指梦中回归的道路,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向往。
- 青青瘴草:瘴气草生长在湿热的地方,暗示苦闷和困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于官宦世家,诗风多以抒情见长,常常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季,环境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反映紧密相连。邛池作为自然景观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邛池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合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友谊的怀念。开篇通过“早飘尽乱丝繁絮”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阴影斑驳的盛夏场景。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通过对杜甫的提及,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结合,显示出对传统诗歌的传承与敬仰。
整首诗在意象上巧妙运用,比如“青眼”代表着对旧时情感的渴望,而“隔关河不恨”则表达了对分离的无奈与心灵的孤独。诗中多次提及的“忧愁”与“感依依”,描绘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无常与人心的惆怅。尤其在“赋情到伯也蓬飞”一句中,诗人将情感比作飞扬的蓬草,表现出一种无奈的美感,激起了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飘尽乱丝繁絮:描绘柳絮飞舞的场景,营造出夏日的氛围。
- 翠老阴多,莫愁门户:树木茂盛却已老去,暗示光阴荏苒的无奈。
- 已晚年芳,杜娘凄唱惜金缕:提到杜甫的诗作,引发对往昔的追思。
- 向人青眼,争识旧时眉妩:旧友的模样已难以识别,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此树太婆娑,动客感依依如许:树影摇曳,引起旅人的离愁别绪。
- 悽楚:简洁地表达了内心的悲伤。
- 隔关河不恨,恨隔梦魂归路:表面上不怨恨距离,实则苦于心灵的隔阂。
- 青青瘴草,更愁断陷河西去:瘴草象征着困扰,暗示出行之不易。
- 赋情到伯也蓬飞:情感如蓬草般飞扬,显示出情感的无奈。
- 尽折柳歌残,休问当年张绪:最后以折柳歌作结,留有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飞扬的蓬草,形象生动。
- 拟人:树木摇曳仿佛在诉说人间的离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了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邛池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对旧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絮:象征轻盈与自由,也暗含离别的惆怅。
- 杜娘:引申出对文化的追忆与敬仰。
- 青眼:象征着对旧友情谊的渴望与追念。
- 瘴草:象征困扰与苦闷,暗示着人生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娘”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
“青青瘴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未来
B. 生活的困扰
C. 友情的美好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A. 排比
B. 拟人
C. 反问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临江仙》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
- 《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抒情中更注重个人的英勇与豪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以上是对《长亭怨慢 夏日赋邛池柳》的全面解析,涵盖了诗歌的内容、背景、鉴赏、意象及互动学习,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