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秋梦》
时间: 2025-01-11 08:0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窥宋墙东风絮。冉冉吹香,书楼深户。永巷留痕,绮窗相倚暗心许。乱红如雾。烦恼里,消魂苦。总道有情天,却断梗飘萍何处。前度。记花边旧约,帐底坠欢重数。漫云又雨。被兵火仓皇惊去。想飞燕画栋谁家,听芳草瑶台有路。纵秋梦无凭,难遣离愁一缕。
白话文翻译:
我遥望着宋朝的墙外,东风中飘荡着柳絮。微微地散发出芬芳,从书楼的深处透出来。长巷里留下了我的足迹,倚靠在华丽的窗前,暗暗许下心中的情感。纷乱的花瓣如同轻雾笼罩在心头,烦恼中让我魂消魄散。人们总说有情的天,却不知那断梗的漂浮如萍,飘向何处。前些日子,我还记得花边的旧约,帷帐下重温欢愉的时光。如今漫天云雨,战火仓皇将我惊醒。我想知道那燕子飞舞的画栋是哪个人家的,听说芳草瑶台通向何方。即便秋梦无凭,却难以驱散心头的离愁一缕。
注释:
- 忆窥:回忆窥视。
- 东风絮:春天东风中的柳絮。
- 书楼:藏书的楼房。
- 永巷留痕:长巷里留下的足迹。
- 绮窗:华丽的窗户。
- 烦恼里:在烦恼之中。
- 消魂苦:内心的苦闷使人失去心神。
- 花边旧约:指往日的情感承诺。
- 漫云又雨:云雨纷飞,形容阴郁的天气。
- 飞燕画栋:燕子飞舞的房屋。
- 芳草瑶台:美丽的草地和仙境般的台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年-1968年),字贞甫,号湖帆,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
《长亭怨慢 秋梦》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对动乱的忧虑。诗中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无奈。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 秋梦》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时光流转的无奈与伤感。开篇以“忆窥宋墙东风絮”引入,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东风中的柳絮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但随即转入对往昔深宅的孤寂思索,形成鲜明对比。
在“烦恼里,消魂苦”的描写中,诗人将内心的苦闷生动地表现出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接着,诗人以“总道有情天,却断梗飘萍何处”揭示了对情感的无奈,表现了人心浮动和无处安放的情感状态。
结尾处,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尤其是“纵秋梦无凭,难遣离愁一缕”,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倍感惆怅。整体而言,诗歌精致而富有层次感,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窥宋墙东风絮:怀念在宋朝墙外的情景,东风中柳絮纷飞,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春日气氛。
- 冉冉吹香,书楼深户:微风轻轻吹来,带着书房里的香气,体现出宁静与雅致。
- 永巷留痕,绮窗相倚暗心许:长巷里留下了我的足迹,华丽的窗前我默默许下心愿,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期待。
- 乱红如雾:纷乱的花瓣如同轻雾,象征着模糊的情感和烦恼的心境。
- 烦恼里,消魂苦:在烦恼中,心灵苦闷,表达了内心的痛苦。
- 总道有情天,却断梗飘萍何处:人们常说情义绵绵,但为何我却如漂浮的萍草般无依无靠?
- 前度:回忆起之前的美好时光。
- 记花边旧约,帐底坠欢重数:记得曾经的约定,往日的欢愉如同重现。
- 漫云又雨:阴云密布,象征着不安与忧虑。
- 被兵火仓皇惊去:战乱的惊扰,让人无法安宁。
- 想飞燕画栋谁家:思念那燕子飞舞的房子,隐喻对生活美好时光的追寻。
- 听芳草瑶台有路:听说花草丰美的仙境,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纵秋梦无凭,难遣离愁一缕:即使秋天的梦没有实质,仍然无法驱散心中的一丝离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乱红如雾”比喻花瓣如雾,形象生动。
- 拟人:东风与香气相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添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对现实无奈与痛苦的深刻感受,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与希望。
- 柳絮:代表轻盈与柔情。
- 书楼: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 绮窗:象征美好生活的憧憬。
- 飞燕:象征自由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絮”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柳絮
- B. 夏天的花香
- C. 秋天的落叶
- D. 冬天的雪花
-
“烦恼里,消魂苦”中的“消魂”意为:
- A. 失去灵魂
- B. 内心苦闷
- C. 快乐无比
- D. 思念故人
-
诗中提到的“漫云又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郁
- C. 兴奋
- D. 宁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与《长亭怨慢》中的“忆窥宋墙”皆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的回忆,但前者更偏向于温柔的怀念,而后者则多了一丝忧伤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湖帆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