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年即事原韵》

时间: 2025-01-27 03:36:08

镫下幽窗读《楚辞》,忽惊秋鹘纵绦丝。

竹炉声寂鹦哥语,正是檀槽半咽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镫下幽窗读楚辞,
忽惊秋鹘纵绦丝。
竹炉声寂鹦哥语,
正是檀槽半咽时。

白话文翻译

在微弱的灯光下,透过幽静的窗户,我在阅读《楚辞》,突然被一只秋天的猎鹰的飞舞惊扰。竹炉里的火焰寂静无声,鹦鹉的叫声在耳边响起,正是那檀木香炉中的烟雾在半空中缭绕的时刻。

注释

  • 镫下:指灯下,镫是古代一种照明工具。
  • 幽窗:幽静的窗户,暗示环境的宁静。
  • 楚辞:古代汉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 秋鹘:秋天的猎鹰,象征自由与孤独。
  • 绦丝:细长的丝线,可能暗指猎鹰的飞翔。
  • 竹炉:用竹子制成的炉子,表示一种生活的雅趣。
  • 鹦哥:鹦鹉,通常与说话和欢快的气氛相关。
  • 檀槽:檀木香炉,散发香气的器具。

典故解析

  • 楚辞:源于战国时期,主要由屈原等人创作,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 檀槽:檀木在古代被视为高贵的材料,常用来制作香炉,象征着优雅与品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毕际有,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兼具古典韵味与个人情感,擅长抒情与描绘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常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毕际有在个人情感与自然场景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和其年即事原韵》是一首充满抒情与细腻观察的诗。诗人在微弱的灯光下阅读《楚辞》,这一情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也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中的“秋鹘”一词,令人联想到自由与孤独,象征了诗人对外界的敏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接着,诗人描绘了竹炉的寂静与鹦哥的叫声,形成了一种对比,竹炉的火焰象征着内心的宁静,而鹦哥的语声则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一句“正是檀槽半咽时”,不仅描绘了香气缭绕的美好时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忧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敏感感知,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镫下幽窗读楚辞:在灯光下的幽静窗边,诗人在阅读《楚辞》,营造出一种静谧的阅读氛围。
  2. 忽惊秋鹘纵绦丝:突然被秋天的猎鹰飞翔的景象惊扰,表现了诗人对外界景象的敏感。
  3. 竹炉声寂鹦哥语:竹炉静默,鹦鹉在一旁叫唤,形成了对比,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外部声音的喧闹。
  4. 正是檀槽半咽时:在香气缭绕的时刻,诗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优雅与流逝的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秋鹘飞舞比喻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孤独。
  • 拟人:将竹炉和鹦哥的声音赋予情感,使得环境更具生动性。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个体在自然与生活之中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镫灯:象征知识的追求与精神的照明。
  • 秋鹘:象征自由与孤独,暗示人生的无常。
  • 竹炉:代表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象征内心的平静。
  • 鹦哥:代表生活的喧闹与乐趣,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在哪个环境中阅读《楚辞》?

    • A. 在山顶
    • B. 在灯下的幽静窗边
    • C. 在河边
      答案: 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鸟是__答案: 秋鹘

  3.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毕际有与杜甫的诗作,前者偏重于个人的内心感悟,后者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沧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楚辞》原文及其解读
  • 清代诗人研究资料
  • 诗词修辞手法的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