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辞》

时间: 2025-01-27 03:17:25

招灵铸柱垂英烈,手执干戈征百越。

诞今铸柱庇黔黎,

指画风雷开五溪。

五溪之险不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平,我师轻蹑如春冰。

溪人畏威思纳质,

弃污归明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千万春。

意思解释

铜柱辞

原文展示

招灵铸柱垂英烈,手执干戈征百越。
诞今铸柱庇黔黎,指画风雷开五溪。
五溪之险不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平,我师轻蹑如春冰。
溪人畏威思纳质,弃污归明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千万春。

白话文翻译

召唤灵魂铸造的柱子,展现了英烈的风范,手握武器征伐百越之地。如今铸造的柱子庇护着黔地百姓,指引着风云雷电开辟五溪的道路。五溪的险峻并不足以依赖,我等旅行者争相攀登如同平地。五溪的众多也不足以让人感到平静,我的队伍轻巧如春天的冰面。溪边的人们畏惧威严,心思如实,抛弃污秽归向明亮,立下誓言。向山川发誓,告知鬼神,保佑子孙,愿他们万代春长存。

注释

  • 招灵:召唤灵魂,指的是对英烈的追思和敬仰。
  • 百越: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 黔黎:指的是贵州一带的百姓。
  • 五溪:指的是流域周边的溪流,象征险地。
  • :轻轻走,形容行走的谨慎。
  • 誓山川:对山川立誓,表达保护家园的决心。
  • 鬼神:古人信仰的自然神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宏皋,唐代诗人,生活在国家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常以勇壮的气概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创作背景

《铜柱辞》创作于唐代,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征伐与治理。诗歌表现了对英烈的崇敬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铜柱辞》通过铸造铜柱这一象征性行为,表达了对英烈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期许。诗中开头便提到“招灵铸柱”,将铜柱与英烈的精神相联系,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百越”的征伐和“五溪”的险峻,展现了斗争的艰辛与勇气。诗中“我旅争登若平地”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于艰难环境的无畏态度,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

之后,诗中又提到溪人“弃污归明求立誓”,表达了对清明政局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整首诗行云流水,气势磅礴,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气质与理想主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招灵铸柱垂英烈:召唤灵魂,铸造铜柱,象征对英烈的纪念。
  • 手执干戈征百越:手握武器,征伐南方的百越民族,表现出勇敢的形象。
  • 诞今铸柱庇黔黎:如今铸造的铜柱庇护着贵州的百姓,表达对人民的关心。
  • 指画风雷开五溪:指引着风雷,开辟五溪,展现出对自然和环境的掌控。
  • 五溪之险不足恃:尽管五溪险峻,但我们不应依赖这些困难。
  • 我旅争登若平地:我们勇于攀登,视险地如平地。
  • 溪人畏威思纳质:溪边的人们对威严感到敬畏,思考真实的本质。
  • 誓山川兮告鬼神:对山川立誓,告知自然的鬼神,表明决心与信念。
  • 保子孙兮千万春:希望保佑子孙后代,愿他们享有长久的春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招灵铸柱”与“手执干戈”,形成鲜明的对比。
  • 夸张:将五溪的险峻与平地相提并论,表明勇气非凡。
  • 象征:铜柱象征着英烈的精神与保护。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英烈的怀念与敬仰,同时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柱:象征伟大的精神与历史的纪念。
  • 干戈:象征战争与斗争的勇气。
  • 五溪:象征险恶的环境与挑战。
  • 鬼神:象征自然与信仰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铜柱辞》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李宏皋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百越”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民族?

    • A. 北方
    • B. 西南
    • C. 东南
    • D. 中原
  3. 诗中“我旅争登若平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畏惧
    • B. 对困难的无畏
    • C. 对战争的厌倦
    • D. 对和平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头》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国家与人民的关心,但其情感更倾向于忧伤与沉重,而《铜柱辞》则表现出豪气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