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净社拈题,雨气,限韵》
时间: 2025-01-10 22:46: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归避冷,鸠唤误晴,閒庭静锁春碧。
绣砌篆蜗皴角,双鸳印红湿。
沈熏重,薇露滴。暗晕损万钱生壁。
费人省,昨夜西窗,谁话岑寂。
沈醉问东风,病里愁中,花事几狼藉。
怅望暮天云合,鹃啼葬倾国。
轻雷送,非雾隔。渐向晚倚楼哀笛。
梦华恨,柳暝河桥,曾纵金勒。
白话文翻译
燕子归来避开寒冷,鸠鸟却在误叫晴天,闲庭深锁着春天的碧绿。
绣砌上篆刻的蜗牛像,双鸳鸯的足印在红色的湿地上。
香沉气重,薇草上的露珠滴落。墙壁暗淡损失了万金的生意。
费心思,昨夜在西窗,谁在谈论那寂静。
醉倒后询问东风,病中愁绪,花事几多狼藉。
怅望着黄昏的云朵汇聚,杜鹃的啼鸣似乎在葬送国家的倾覆。
轻雷送来,不是雾霭隔着。渐渐向晚,倚楼听那哀笛的声音。
梦中对华丽的恨,柳垂暗淡的河桥,曾经纵马金勒。
注释
- 燕归:指燕子回归,象征春天的到来。
- 鸠:鸠鸟,常用来比喻哀鸣,误唤晴天暗示春天并不如意。
- 閒庭:安静的庭院,暗示宁静的环境。
- 绣砌:指装饰精美的台阶或地面。
- 沈熏重:形容香气浓郁。
- 薇露:薇草上的露珠,描绘了清晨的景象。
- 暗晕:墙壁上的阴暗斑点。
- 费人省:花费心思去省察,暗指内心的沉重。
- 梦华恨:梦中对繁华的惋惜和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因其在诗词上的成就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应天长》是周岸登在特定的环境下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春日时光的怀念。这首词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诗歌鉴赏
《应天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与人生变幻中的思索与感怀。开头的“燕归避冷”,用燕子归来的意象引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随之而来的“鸠唤误晴”却暗示了春天的短暂与不确定性。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
“沈醉问东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病里愁中”又让人意识到他在现实中无法逃避的苦闷。最后几句中,诗人以杜鹃的啼鸣和轻雷的音响,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悲凉氛围,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整首词的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归避冷:春天的使者燕子回来了,给人们带来温暖。
- 鸠唤误晴:鸠鸟的叫声却打破了晴天的宁静,暗含对春日的不满。
- 閒庭静锁春碧:安静的庭院中春天的色彩被锁住,象征着一种压抑。
- 绣砌篆蜗皴角:精美的装饰与自然的结合,展现细腻的生活。
- 双鸳印红湿:鸳鸯的足迹湿润了地面,隐喻爱情的痕迹。
- 沈熏重,薇露滴:香气沉重,露珠滴落,描绘了清晨的宁静。
- 暗晕损万钱生壁:墙壁上的阴暗斑点,象征着财富的损失。
- 费人省,昨夜西窗,谁话岑寂:内心的孤独与沉思,无法与他人分享。
- 沈醉问东风,病里愁中,花事几狼藉:在醉意与病痛中,对春天的无奈与失落。
- 怅望暮天云合:对黄昏时分的景象感到怅惘与无奈。
- 鹃啼葬倾国:杜鹃的啼鸣似乎在葬送国家的兴亡。
- 轻雷送,非雾隔:轻雷的声响,打破了雾霭的隔离。
- 渐向晚倚楼哀笛:向晚时分,倚靠在楼上,听着哀伤的笛声。
- 梦华恨,柳暝河桥,曾纵金勒:梦中对曾经繁华的遗憾,柳树阴暗的河桥,曾经的荣耀已成往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杜鹃的啼鸣似乎在葬送国家的倾覆”。
- 拟人:如“沈醉问东风”。
- 对仗:如“病里愁中,花事几狼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春日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春天的象征,带来希望。
- 鸠鸟:哀鸣,暗示不安。
- 春碧:春天的生机,象征美好。
- 薇露:清晨的露珠,象征清新与生命。
- 杜鹃:哀鸣,象征悲伤与无奈。
- 哀笛:象征哀伤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鸠”象征什么? A. 喜悦
B. 哀伤
C. 幸福
D. 怒火 -
诗中“费人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无奈与沉思
C. 愉快
D. 忍耐 -
“梦华恨,柳暝河桥”中“梦华”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的美好
B. 梦中对于繁华的回忆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周岸登的《应天长》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但周岸登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李清照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古典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