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殿千门锦绣开,不堪一夜柏梁灾。
鲁般骨朽萧何死,肠断无人为取材。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宫殿千门万户华丽地敞开,然而不堪忍受一夜的柏梁之灾。
鲁般的骨骼已然腐朽,萧何也已经去世,令人肠断的是无人再为他们的事迹取材。
注释:
- 汉殿:指汉朝的宫殿,象征繁华与荣耀。
- 千门锦绣开:形容宫殿富丽堂皇,门庭若市。
- 柏梁灾:柏梁指古代的富贵,灾则暗指毁灭或损失。这里暗示着繁华一夜之间的衰败。
- 鲁般:鲁般,指鲁迅的别名,意在表达一种文化的衰落。
- 骨朽:意为身体已腐烂,象征着人物的死去。
- 萧何:汉朝著名的政治家,代表了历史的辉煌与过往。
-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无法自已。
典故解析:
- 柏梁:出自《史记》,原指古代宫殿,后引申为繁华的象征。
- 萧何:汉初丞相,以其政治才能和对刘邦的支持而闻名。
- 鲁般:可能暗指鲁迅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公元1311年-公元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明初的名士,参与了朱元璋的建立明朝的事业,后期则投身于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诗词作品流传甚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初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之际。刘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时局的感慨,表现了对过往繁华的惋惜和对人间兴亡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历史的无常与人物的悲剧命运。开篇展现汉朝的繁华景象,皇宫的宏伟壮丽,然而转瞬即逝的柏梁灾则暗示着突如其来的毁灭。接着,诗人提到鲁般的骨朽与萧何的死去,二者都代表着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衰落,令人感到无尽的惋惜与悲痛。特别是“肠断无人为取材”,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哀悼,也反映了对当下文化传承的担忧。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与情感的表达上都显得极为深刻,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殿千门锦绣开:描绘汉朝宫殿的壮丽,展现其繁华的景象。
- 不堪一夜柏梁灾:突然的灾难使得这份繁华瞬间变得脆弱。
- 鲁般骨朽萧何死:历史人物的衰亡,象征着文化的消逝。
- 肠断无人为取材:悲叹无人再为这些英雄人物留存记忆。
修辞手法:
- 对比:对繁华与衰败的对比,增强了悲剧感。
- 象征:汉殿象征着文化的辉煌,柏梁灾则象征着突如其来的毁灭。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传达了对文化衰落的忧虑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与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殿:象征繁华、辉煌的历史。
- 柏梁灾:象征突如其来的毁灭与损失。
- 鲁般、萧何:历史人物的象征,代表过去的文化与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汉殿千门锦绣开”中,汉殿象征着什么? A. 文化的衰落
B. 繁华的盛世
C. 战争的破坏
D. 个人的悲伤 -
“柏梁灾”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繁华的象征
B. 突如其来的毁灭
C. 文化的传承
D. 人物的荣耀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孔子
B. 萧何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次韵和石末公见寄》均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人生的思考,前者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个人情感,后者则通过历史人物感慨文化的衰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刘基研究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