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时间: 2025-01-27 03:11:07

门外绿杨堤,有个莺啼,声声传恨入幽闺。

闺里佳人惊睡起,泪湿眉低。

莫把此情题,天也悲悽,沧江东下夕阳西。

华发不知人别苦,随意萋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花声》
门外绿杨堤,有个莺啼,声声传恨入幽闺。
闺里佳人惊睡起,泪湿眉低。
莫把此情题,天也悲悽,沧江东下夕阳西。
华发不知人别苦,随意萋萋。


白话文翻译:

门外的绿杨树旁,有一只黄莺在啼叫,声声啼鸣传递着相思之苦,渗入了幽静的闺房。
闺房里的美人被惊醒,泪水湿透了她的眉梢。
不要把这样的情感写成诗,连天都显得悲伤凄凉,沧江水向东流去,夕阳向西沉落。
白发苍苍却不知人别离的苦楚,任凭野草随意生长。


注释:

  • 绿杨堤:指绿树成荫的堤岸,常用来描绘春夏的美景。
  • 莺啼:黄莺的叫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但在此处也传达了忧伤。
  • 幽闺:指女子的闺房,隐喻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泪湿眉低:形容美人因悲伤而泪水打湿了眉毛,表现出她的愁苦。
  • 莫把此情题:意为不要把这种情感写成诗句,表达了一种对情感的无奈。
  • 沧江:指长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随意萋萋:形容草木生长茂盛,也隐喻人生的无常与随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歌和散文闻名于世,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含蓄。

创作背景:在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众苦不堪言。诗人通过《卖花声》表达了对爱情与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离别之苦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卖花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春日黄莺啼鸣下的愁苦心情。诗的开头“门外绿杨堤,有个莺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景,绿树成荫,莺啼声声,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却给美人带来了无尽的相思之苦。紧接着,女子被惊醒,泪湿眉低,体现了她内心的孤寂与伤痛。

诗人用“莫把此情题”来表达对情感的无奈与惆怅,似乎连天都为之悲悼。最后两句将目光从个人情感转向了人生的无常,华发不知别苦,随意萋萋,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外绿杨堤,有个莺啼: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绿杨与莺啼相映成趣。
  2. 声声传恨入幽闺:莺啼声如同传递着愁苦,进入女子的闺房,暗示了她的孤独与相思。
  3. 闺里佳人惊睡起,泪湿眉低:女子被惊醒后,泪水浸湿了眉头,展现了她的悲伤。
  4. 莫把此情题:表达了对感情的无奈与拒绝写下悲伤之情的想法。
  5. 天也悲悽,沧江东下夕阳西:天与地同悲,浮现出一种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6. 华发不知人别苦,随意萋萋:白发苍苍却不知离别的痛苦,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界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如“天也悲悽”。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手法,使得音韵和谐。
  • 比喻:用“沧江东下夕阳西”比喻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孤独的女子,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别之苦的深切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杨:象征生命力与青春。
  • 莺啼:代表春天的到来,同时也隐喻着相思之苦。
  • 幽闺:象征女子内心的孤寂与忧伤。
  • 泪水:象征着悲伤与思念。
  • 沧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卖花声》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刘基
    C. 杜甫
    答案:B

  2. 诗中“绿杨堤”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片树林
    C. 一条绿树成荫的堤岸
    答案:C

  3. “泪湿眉低”中,泪水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了爱情与离别的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直接、简洁。
  • 《离骚》(屈原):表达对理想与人生的追求,但情感更为激烈与复杂。

参考资料:

  • 《元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