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小资寻秋灵谷》

时间: 2025-01-11 01:26:10

一杖经行处,云峰尽日间。

小桥傍竹坞,欹石乱松关。

月色偏宜水,秋光常在山。

黄花新酿熟,相共白衣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王小资寻秋灵谷
作者:舒芝生 〔清代〕

一杖经行处,云峰尽日间。
小桥傍竹坞,欹石乱松关。
月色偏宜水,秋光常在山。
黄花新酿熟,相共白衣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王小资一起游览秋天的灵谷的情景。诗人手持拐杖,走过云雾缭绕的峰峦,白天的阳光洒落在山间。小桥旁是竹林,倾斜的石头与松树相互交错。月光洒在水面上,秋天的光辉常常在山中徘徊。黄花已经酿成美酒,和白衣人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 :拐杖,古代常用来行走的工具。
  •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形容高山险峻之美。
  • 竹坞:竹林旁的小土堤。
  • :倾斜,形容石头的形状。
  • 白衣:白衣人,通常指文人或隐士,象征清雅、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舒芝生,清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诗人与友人游览秋季的灵谷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而作,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生动描绘了秋天灵谷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一句“一杖经行处”,点明了诗人行走的状态,结合下文的自然描写,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诗中“云峰尽日间”一句,展现了山峰在阳光照耀下的壮丽,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

“小桥傍竹坞,欹石乱松关”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现了秋天灵谷的静谧与悠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接下来的“月色偏宜水,秋光常在山”则通过描绘月光和秋光的变化,传递出宁静的氛围与深邃的情感。最后一句“黄花新酿熟,相共白衣还”,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品酒的欢愉场景,也象征了友谊的醇厚与美好。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友谊的珍惜,体现了清代诗人追求自然与内心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杖经行处:手持拐杖,表明诗人正在徒步行走,暗示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
  2. 云峰尽日间:描绘了山峰在阳光下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3. 小桥傍竹坞:小桥旁边有竹林,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欹石乱松关:倾斜的石头与松树交错,描绘出自然的随意与美丽。
  5. 月色偏宜水:月光映照在水面,带来宁静的氛围。
  6. 秋光常在山:秋天的光辉常常照耀在山间,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7. 黄花新酿熟:黄花已经酿成美酒,象征丰收与欢庆。
  8. 相共白衣还:与白衣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体现了友谊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光常在山”,将光辉与山相结合,表现出秋天的美好。
  • 对仗:如“云峰尽日间,小桥傍竹坞”,形成音韵的和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心灵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行走与探索。
  • 云峰:象征高远与壮丽。
  • 竹坞:象征清幽与静谧。
  • 月色:象征宁静与柔和。
  • 黄花:象征丰收与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峰”指的是什么? A. 山峰
    B. 河流
    C. 竹林
    D. 小桥

  2. 诗中“黄花新酿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丰收与欢庆
    C. 孤独
    D. 愤怒

  3. 诗人和谁一起游览灵谷? A. 朋友
    B. 家人
    C. 陌生人
    D. 自己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舒芝生的《同王小资寻秋灵谷》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但李白更倾向于表现孤独与豪放,而舒芝生则更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歌选》
  2. 《古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