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冷翠谷葛秋岩》
时间: 2025-01-22 00:4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冷翠谷葛秋岩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入眼万欲勇舍难,
岩头飘尽枫叶丹。
心憎湓浦户庭热,
身入庐峰毛骨寒。
尘面只掬野泉洗,
醉吟且呈泥佛看。
几多清话动人忆,
梦落成围苍竹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冷翠谷中所见所感。眼前的万物让人勇敢舍弃,但岩头上飘落的枫叶却是鲜红的。心中嫌恶湓浦的热气,身体置身于庐峰的寒冷中。脸上的尘土只用野泉水洗去,醉意朦胧中向泥佛倾诉。多少清谈让人动情,梦境中却化作一圈苍翠的竹竿。
注释:
- 入眼:进入眼帘,看到的意思。
- 舍难:舍弃的困难。
- 岩头:山岩的顶端。
- 飘尽:飘落殆尽。
- 湓浦:指湓水流域,意指潮湿炎热的地方。
- 庐峰:指冷翠谷的山峰,形容寒冷。
- 尘面:脸上的尘土。
- 泥佛:泥土制成的佛像。
- 清话:清新的谈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寄冷翠谷葛秋岩》创作于一个秋天的日子,诗人游历在冷翠谷,感受到自然的美与人情的烦恼,故作此诗以寄情于山水之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冷翠谷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开篇“入眼万欲勇舍难”即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入,表达了面对自然的震撼与敬畏。接着通过“岩头飘尽枫叶丹”的描绘,令人感受到秋天的浓烈和萧瑟,鲜红的枫叶映衬出一种离愁别绪。
“心憎湓浦户庭热,身入庐峰毛骨寒”两句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喧嚣与热闹的厌恶,内心向往清冷宁静的境界。在自然的氛围中,诗人借用“尘面只掬野泉洗”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似乎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最后两句“几多清话动人忆,梦落成围苍竹竿”则回归到内心的感慨,清话与梦境的交织让人感到一丝惆怅,仿佛在寻求一种失落的情感。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流露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感怀,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眼万欲勇舍难:眼前万物让人勇敢,但要舍弃却又困难。
- 岩头飘尽枫叶丹:山岩之上枫叶已尽,红色的叶子飘落。
- 心憎湓浦户庭热:内心厌恶湓水的炎热,向往宁静。
- 身入庐峰毛骨寒:身体却置身于庐峰的寒冷之中。
- 尘面只掬野泉洗:用野泉水洗去脸上的尘土。
- 醉吟且呈泥佛看:喝醉后吟诵,向泥土佛像倾诉。
- 几多清话动人忆:多少清谈让人感动,唤起回忆。
- 梦落成围苍竹竿:梦境化为围绕的竹竿,象征着失去。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热”与“寒”的对比,表现内心的矛盾。
- 比喻:将竹竿比作梦的象征,表达抽象的情感。
- 意象:如“枫叶”、“野泉”、“泥佛”等意象,赋予诗歌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对人世繁杂的厌倦,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情感状态,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枫叶:象征着秋天,代表着凋零与离别。
- 野泉:象征着清新与纯净,代表着诗人的内心渴望。
- 泥佛:象征着人世间的沉闷与世俗,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苍竹竿:象征着梦的破碎与现实的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岩头飘尽枫叶丹”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
A. 秋天的凉爽
B. 枫叶的凋零
C. 山岩的坚固
D. 河水的流动 -
“心憎湓浦户庭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城市喧嚣的厌恶
C. 对友谊的怀念
D. 对爱情的渴望 -
诗中“尘面只掬野泉洗”所表达的是哪种情感?
A. 对人世的追求
B. 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的迷恋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传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的《寄冷翠谷葛秋岩》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董的作品更强调对人世烦恼的反思,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的和谐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