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耳相
作者:董嗣杲 〔宋代〕
眉目如生骨骼寒,后来曾纪短碑顽。
双垂长耳过肩角,千古道躯落世间。
覆履有方随迹灭,守龛无语向人閒。
想知自丑难遮断,两扇禅扉及早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眉目似乎还活着,骨骼却寒冷凄凉。后来在短暂的碑前,记下那顽固的印记。
长耳垂下过肩,千古的道义与身躯一同沉落于世间。
鞋履有序地随痕迹消逝,守着佛龛却无言以对世人。
想要知道自我的丑陋难以掩盖,还是尽早关上那两扇禅门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眉目:指人的面部表情,常用来描绘人的神态。
- 生骨骼寒:意指人的骨骼虽然存在,但感到一种寒冷的孤寂。
- 短碑:指刻有文字的石碑,象征时间的短暂与记忆的消逝。
- 道躯:道义与身体,这里用以指代人生的意义与存在。
- 覆履:鞋履,象征着行走的痕迹和生活的轨迹。
- 守龛:在佛龛前守候,表示对信仰的坚持。
- 禅扉:指佛门的门,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闭塞。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的典故主要来源于佛教文化和道教的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守龛无语”暗示了对佛教静默的追求,而“千古道躯落世间”则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文学家,生平不详,以其诗词见长,风格独特,常反映个人对世事的感悟和内心的哲思。其作品多描写人生哲学及对自然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可能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产生了对人生、存在、信仰的深刻思考,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疑惑与追求。
诗歌鉴赏:
《长耳相》为董嗣杲的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借由对外貌及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首句“眉目如生骨骼寒”,描绘出了一种苍凉的美感,似乎在说人虽然外表健在,内心却是孤独无依的。第二句通过“短碑顽”引入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暗示着人们留下的痕迹和记忆都是短暂的。
接下来的描写“双垂长耳过肩角”,不仅是对形象的直接描写,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提醒人们对世俗的看法应当保持距离。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反思,“覆履有方随迹灭”强调了人生的脚步虽有方向,却终究会随时间消逝,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内容上则充满了对人生、时间和信仰的复杂思考。董嗣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使得这首诗在平静中蕴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眉目如生骨骼寒:描绘出一种活着的神态,但内心的孤寒却是显而易见的。
- 后来曾纪短碑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顽固的记忆却难以磨灭。
- 双垂长耳过肩角:以夸张的形象描写,象征长久的等待与超然。
- 千古道躯落世间:道义的身躯沉没于历史长河,反映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 覆履有方随迹灭:生活的轨迹有序,却终究会消逝,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守龛无语向人闲:守着信仰,却无言以对世人,表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
- 想知自丑难遮断:内心的丑陋难以掩盖,反映出对自我的深刻认识。
- 两扇禅扉及早关:建议尽早关闭内心的禅门,表示对于自我反思的必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覆履有方”比喻人生的行走与消逝。
- 夸张:如“长耳过肩角”,夸大形象以突显超然的境界。
- 对仗:如“守龛无语向人闲”,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我存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内心孤独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信仰的追求与反思,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目:象征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长耳:象征聆听与超然的智慧。
- 短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短暂。
- 覆履:象征人生的足迹与消逝的无常。
- 禅扉: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短碑”象征什么?
A. 长久的记忆
B. 时间的短暂
C. 自我的反思 -
“双垂长耳过肩角”中长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超然与智慧
C. 美丽的外表 -
诗中提到的“守龛无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愤怒与不满
B. 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C. 对世俗的嘲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王维的《鹿柴》: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展现了对景色的赞美与人生的追求。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个人情感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展现了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