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楼》

时间: 2025-01-11 15:09:56

莺花箫鼓绮罗丛,人在熙和境界中。

海宇三登歌化日,湖山一览醉春风。

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窗。

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莺花箫鼓绮罗丛,人在熙和境界中。海宇三登歌化日,湖山一览醉春风。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窗。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

白话文翻译:

在繁花似锦的环境中,莺鸟歌唱,乐器声如箫鼓,人在这和谐的境界中。海天一色,三次登楼唱歌仿佛让太阳也为之动情;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于春风之中。水波荡漾,湿润了高楼的青红色;云雾缭绕,遮住了楼上的粉色窗户。十里平地的景色都被这座楼所掩盖,谁又曾记得建造这座楼的功劳呢?

注释:

  • 莺花:春天的鸟儿和花朵,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箫鼓:乐器,代表欢乐的气氛。
  • 海宇:海洋与天空,这里指辽阔的视野。
  • 三登:指三次登上楼台,寓意多次体验。
  • 层栋:高楼,指楼的层次。
  • 青红湿:形容水波映射出楼体的色彩。
  • 危梯:高耸的楼梯。
  • 粉黛窗:装饰精美的窗户。
  • 十里掌平:形容广阔的平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约1034-1085年),字仲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人生哲理,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丰乐楼》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的年代。诗人以丰乐楼为题,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丰乐楼》通过描绘春日的和谐美景,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以“莺花箫鼓绮罗丛”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热闹景象,乐器声与鸟鸣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诗人描述了在丰乐楼上俯瞰湖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陶醉。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中间部分“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窗”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水波与云雾环绕楼阁的情境,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令人向往。而最后两句“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则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和谐,以及对历史功绩的淡然心态。

这首诗不仅呈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哲理,巧妙地将人、景、情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莺花箫鼓绮罗丛:春天的鸟儿与花朵,乐声与装饰交织,描绘出热闹的春日场景。
  2. 人在熙和境界中:人们身处于这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3. 海宇三登歌化日:在海天之间,三度登楼唱歌,仿佛让太阳也为之动情。
  4. 湖山一览醉春风: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于春天的微风之中。
  5. 水摇层栋青红湿:水波荡漾,湿润了高楼的色彩,描绘出生动的景象。
  6. 云锁危梯粉黛窗:云雾缭绕,遮住了楼上的窗户,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7. 十里掌平都掩尽:广阔的平地美景都被这座楼所掩盖,形成强烈的对比。
  8. 有谁曾纪建楼功:反思历史,感慨建楼的功劳被人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宇三登”比喻广阔的视野。
  • 拟人:如“歌化日”,赋予太阳以情感。
  • 对仗:如“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自然与人造景观的和谐与美好。

意象分析:

  • :春天的象征,生机与活力。
  • :美丽与繁荣。
  • 箫鼓:欢乐与庆祝。
  • :流动与变化,象征生活的无常。
  • :神秘与变化,象征情感的多变。
  • :人类的创造,与自然景观相对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 A. 笛子 B. 箫鼓 C. 钹 D. 二胡
  2. 填空题: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____功。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总是快乐的。 (对/错)

答案:

  1. B. 箫鼓
  2. 建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楼为题,表达壮丽景色的同时,着重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反思。
  • 李白《庐山谣》: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志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