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北新桥》
时间: 2025-01-11 17:5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抵北新桥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指出飞梁是北新,
羁怀冰释返吾真。
归逢乡井心才稳,
羞对湖山迹已陈。
彻钥要芟三径草,
怀人空睭一汀苹。
满头残发凝霜腻,
达旦梳云却爱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回归故乡的感慨。首先,他在北新桥上指出那飞架的桥梁是北新,心中所思所念渐渐清晰,仿佛冰雪融化,回到了真实的自我。归来故乡,心情才得以平稳,但他又感到对着古老的湖山景致感到羞愧;往日的景象已经陈旧不堪。虽然打算清理三条小路上的杂草,心中却空自眺望着一片浮萍。满头的白发如霜般凝重,直到天亮仍在梳理着云发,却对这样的频繁梳理情有独钟。
注释:
- 飞梁:指高架的桥梁,形容桥的轻巧与美丽。
- 羁怀:羁绊的思绪,指被束缚的心情。
- 乡井:故乡的村庄。
- 羞对:感到羞愧面对。
- 彻钥:清理,打扫。
- 汀苹:汀,水边;苹,浮萍。
- 凝霜腻:头发如霜般白,形容年老。
- 梳云:梳理像云一样的发丝,形容轻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曾任职于政府,诗作多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返回故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回归的复杂感情。北新桥是他故乡的一处地标,象征着归属感和亲切的记忆。诗人虽然回到故乡,却发现时光的流逝使得一切都已改变,内心充满了惆怅和无奈。
诗歌鉴赏:
《抵北新桥》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故乡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的前两句“指出飞梁是北新,羁怀冰释返吾真。”以北新桥为引子,勾勒出一种从迷失到自我重塑的过程。北新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羞愧,认为自己在时间的洪流中变得苍老,无法面对曾经的湖山美景。这里的“羞对湖山迹已陈”折射出一种对失去往日风采的无奈和感伤。
后半部分则通过清理杂草和眺望浮萍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力。虽然试图整理自己的心情,却总被浮云般的思绪所困扰,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故乡、时光的深刻反思与哲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故乡的热爱,又有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值得深入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出飞梁是北新:诗人指认这座飞架的桥是通往北新的,象征着归属感。
- 羁怀冰释返吾真:羁绊的思绪如冰雪融化,重回真实的自我,表现了清晰的心态。
- 归逢乡井心才稳:回到故乡,心情才得以平稳,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
- 羞对湖山迹已陈:面对古老的山水景致,感到羞愧,时间让一切变得陈旧。
- 彻钥要芟三径草:打算清除小路上的杂草,象征着重新整理生活的愿望。
- 怀人空睭一汀苹:空自眺望水边的浮萍,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满头残发凝霜腻:年华已逝,头发如霜般白,暗示了年老与时光的无情。
- 达旦梳云却爱频:直到天亮仍在梳理发丝,表达了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头残发凝霜腻”,比喻岁月的流逝。
- 对仗:如“归逢乡井心才稳,羞对湖山迹已陈”,整齐的对仗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浮萍、霜发等意象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时光流逝的叹息,反映了人在面对故乡与记忆时的复杂情感,具有强烈的思乡之情和生命感悟。
意象分析:
- 飞梁:象征归属与连接。
- 乡井:故乡的象征,代表着根与归属。
- 湖山:自然的美景,象征着美好而又无情的时间。
- 浮萍:象征着漂泊与孤独的心情。
- 霜发:时间的流逝,衰老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新桥”象征什么?
- A. 时光的流逝
- B. 故乡的归属
- C. 人生的艰辛
- D. 自然的美丽
-
“满头残发凝霜腻”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年轻的活力
- B. 对未来的憧憬
- C. 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D. 对故乡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羞对湖山迹已陈”主要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羞愧
- C. 愤怒
- D. 冷漠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
- 《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兄弟情谊与思乡之感,相较于《抵北新桥》更为直接和情感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