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蔡武伯所藏荆公砚》
时间: 2025-01-26 04:1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蔡武伯所藏荆公砚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兽面鼎足奔回互,中有润泽比雨露。
当年曾出富国疏,老子平生用心处。
帝谟商颂周六典,刻画声形劳解诂。
至今文字与风骚,一一相辉炫湘素。
如闻四海失枝梧,可憾诸公欠调护。
谁令天乎遽如许,可是石也能无预。
陈玄同归蒋山路,亦使高人野僧觑。
若为持入定林中,应有明云入天柱。
吾乡风流蔡夫子,匣而藏之美无度。
君不见公乡后进陆象山,作祠堂记馀千言,
直欲百世俟圣贤。惜哉不得铭此砚,使失意心惘然。
白话文翻译
这块砚台上雕刻的兽面、鼎足形状奔回交错,砚台里面的润泽如同雨露般滋润。曾经它出自富国的书法名家,老子一生所用的心思都在这里。它记录着帝王的谟议、商代的颂词和周朝的典籍,细致的雕刻和音韵的形态让人费尽心思去解读。直到今天,这些文字与风骚的诗文依然交相辉映,光彩夺目。听闻四海之内失去了像梧桐这样的枝叶,真令人遗憾,诸位贤士却未能好好珍惜。是谁让天如此安排的呢?难道这石头也可以没有前兆?陈玄同归蒋山的路上,甚至让高人和野僧都在凝视。若能够把它持入静谧的树林中,应该能够让明亮的云彩升入天柱。我的故乡风流人物蔡夫子,将它珍藏起来,美好无比。难道你没有见到公乡后来的陆象山,他所作的祠堂记足有千言,直想百世之后等待圣贤的降临。可惜啊,无法为这块砚铭刻,心中失落惘然。
注释
- 兽面:指砚台上雕刻的兽面形象。
- 鼎足:古代器物,形状如鼎,象征稳重。
- 润泽:润滑、滋润的样子。
- 富国:指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或名士。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智慧。
- 帝谟商颂:古代典籍,记录了帝王的政治和文化。
- 湘素:湘水的清澈,指清丽的诗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古典文化为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周文璞对蔡武伯所藏的荆公砚的感怀,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及名士风范的推崇。周文璞借砚抒怀,感慨古今书法艺术的传承与珍惜。
诗歌鉴赏
周文璞的《题蔡武伯所藏荆公砚》是一首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感慨的诗。整首诗以荆公砚为中心,通过对砚台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书法艺术的精髓。诗中不仅表现了砚台的外观特征,更通过历史的回溯,揭示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诗的前半部分对砚台的细致描绘,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诗人把砚台比作古代的珍品,强调了它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代人未能珍惜传统文化的惋惜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而富有哲理。
周文璞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书法的崇敬,也对当代人的文化认知提出了反思,体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与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兽面鼎足奔回互:描绘砚台的形状,象征古代器物的精美。
- 中有润泽比雨露:形容砚台的质地润滑,润泽如雨露般滋润书法。
- 当年曾出富国疏:表明这块砚经历过名士的使用,承载着历史。
- 老子平生用心处:强调老子对文化的深刻影响,砚台的文化内涵深厚。
- 帝谟商颂周六典:提及古代的经典著作,强调砚台的文化价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砚台润泽比作雨露,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句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砚台象征着文化传承与书法艺术的精华。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当代人文化责任的呼唤,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 兽面:象征古代文化的神秘与深厚。
- 润泽:代表书法创作时所需的灵感与滋润。
- 帝谟商颂:代表古代智慧与经典的传承。
- 荆公砚:象征着书法艺术的珍贵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周文璞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荆公砚”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文化传承
- C. 战争
- D. 自然景观
-
诗中提到的“陆象山”是指?
- A. 一位书法家
- B. 一位哲学家
- C. 一位历史学家
- D. 一位音乐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李白庐山高》 - 王维
- 《夜泊牛津》 -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在描写古代文化与艺术方面,周文璞的诗与王维的《题李白庐山高》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敬仰之情。王维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而周文璞则集中在书法与文化的传承上。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