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桐柏》

时间: 2025-01-11 13:59:50

半溪松黄堆碧波,狂夫于此欲如何。

洞天春晚归不得,司马悔桥芳草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之桐柏
半溪松黄堆碧波,
狂夫于此欲如何。
洞天春晚归不得,
司马悔桥芳草多。

白话文翻译:

在半溪边,松树的颜色呈现出黄绿色,满眼都是碧波荡漾。这样的景色,狂放不羁的人在这里又能做些什么呢?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洞天中,归去的路途却无法成行,司马悔桥旁,芳草繁盛,令人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半溪:指溪水的一部分,形容水流的宁静。
  • 松黄:松树的颜色,形容松树在秋冬时节的变化。
  • 狂夫:指性情狂放、不拘小节的人。
  • 洞天:可能指传说中的仙境或洞穴,象征美好的归宿。
  • 司马悔桥:指古代的一个桥名,可能与历史人物司马相如相关,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 芳草:指芬芳的草,象征生机与美好。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与“悔”有关的典故出自《汉书》,表达对往事的追思与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以山水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与惜别之情,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交融,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人之桐柏》是一首兼具自然描绘与情感抒发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半溪的宁静与松黄的景致,展现了自然之美。开头的“半溪松黄堆碧波”便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松树在阳光下透出黄绿的色彩,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然而,随即引入“狂夫于此欲如何”,似乎在发问,狂放不羁的心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又能如何发泄,暗示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与无奈。

接下来的“洞天春晚归不得”,又将情景推向深远,春天即将结束,诗人感到归路茫然,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司马悔桥芳草多”则落回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司马悔桥的芳草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在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珍惜,反映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独特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溪松黄堆碧波:描绘了溪水边的松树与波光,色彩鲜明,给人以宁静美的感受。
  2. 狂夫于此欲如何:提问,表达一种对狂放人生状态的思考,暗含对自由与束缚的反思。
  3. 洞天春晚归不得: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与归路的无望,反映诗人内心的失落。
  4. 司马悔桥芳草多:借用历史典故,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相结合。
  • 拟人:通过“狂夫”表达情感,使景色更具生动性。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比,加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离别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美好回忆的珍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黄:象征生命的坚韧与宁静。
  • 碧波:代表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芳草:象征生机与回忆,暗示对过去的追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司马悔桥”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司马迁
    • B. 司马相如
    • C. 司马光
    • D. 司马昭
  2. 诗歌中“半溪松黄堆碧波”所描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秋天的萧瑟
    • B. 春天的繁华
    • C. 夏天的热烈
    • D. 冬天的寒冷
  3.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金钱的追求
    • B. 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时光的流逝
    • C. 对名利的渴望
    • D.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维
  • 《送别》:李白

诗词对比: 可对比王维的《送友人》,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王维更多地展现了友谊的深厚和人生的哲理。周文璞的《送人之桐柏》则更重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归属的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与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