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星寺闻子规二首》

时间: 2025-01-26 04:09:40

子规欲归归未得,啼向钱王寿星石。

月明血尽人不知,只怪晓山深似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星寺闻子规二首
作者:周文璞

子规欲归归未得,
啼向钱王寿星石。
月明血尽人不知,
只怪晓山深似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子规(杜鹃)想要归巢却未能如愿的情景,它在钱王寿星石上啼叫。明亮的月光下,子规的血已流尽,然而无人知晓。只怨晓山的深绿如碧,令人难以察觉。

注释:

  • 子规:指杜鹃鸟,因其鸣叫声似乎在呼唤归家而得名。
  • 钱王:指钱塘江的王氏,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人物。
  • 寿星石:与长寿有关的石头,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 月明血尽:形容在月光下,杜鹃的悲鸣和哀伤。
  • 晓山深似碧:形容清晨的山色深邃如碧,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深远。

典故解析:

  1. 子规: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杜鹃常常象征着离别与思乡,因其叫声凄婉动人。
  2. 钱王:可能是指钱塘江畔的一个文化符号,体现地方特色与历史渊源。
  3. 寿星:在中国文化中,寿星是长寿的象征,常用于祝贺长寿的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人生,诗风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寿星寺时,受到杜鹃鸣叫的触动,表达了对生命与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子规的啼鸣为引子,抒发了强烈的归属感与哀愁。诗中“子规欲归归未得”的表述,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渴望,似乎在隐喻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归宿的追寻。月明的意象,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悲凉的氛围,鲜明地突出了子规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只怪晓山深似碧”,则是对环境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是对自我处境的感慨,表达了对深邃山色的无奈与孤寂。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出周文璞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子规欲归归未得:子规鸟想要回家,但却无法如愿,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艰难。
    • 啼向钱王寿星石:它在钱王的寿星石上啼叫,象征着对长寿与归属的渴望。
    • 月明血尽人不知:即使在明亮的月光下,却无人知晓子规的悲哀与无奈。
    • 只怪晓山深似碧: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结合,表达对环境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拟人:子规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归家的渴望。
    • 比喻:将“晓山”比作深碧,增强了环境的深邃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相对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归属与孤独的深思,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渴望,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 子规:象征着思乡与无奈,表达个体的孤独感。
  • 月明:象征着清晰与真相,却也与悲哀相伴。
  • 晓山:象征着自然的深邃与复杂,反映出内心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乡
    B. 快乐与幸福
    C. 战争与悲惨
    D. 自然与和谐

  2. 诗中提到的“寿星”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长寿
    C. 忍耐
    D. 离世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伤感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作,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周文璞的《寿星寺闻子规》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运用了月光的意象,但前者更强调孤独感与归属,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由与欢愉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周文璞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探讨古代诗词的背景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