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夕
作者: 吴与弼 〔明代〕
拥罢寒炉小酌馀,
挑灯又近古人书。
一枝粗定身多幸,
此地应逢两岁除。
白话文翻译
除夕夜,我斟酌着温暖的酒,
点亮灯火,靠近古人的书卷。
手握一枝笔,心中感到多么幸福,
在这个地方,恰逢两年的除夕。
注释
字词注释
- 拥罢:指结束或放下的意思。
- 寒炉:寒冷的炉子,象征冬季的寒冷。
- 小酌:少量饮酒,表示闲适的生活状态。
- 挑灯:点亮灯光,表示夜晚阅读的情景。
- 古人书:古代的书籍,体现作者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 一枝粗定:一支粗大的笔,象征书写和表达。
- 身多幸:内心感到幸福。
- 两岁除:指迎接新年的意义。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古人书”可理解为对古典文化的敬仰,也反映出吴与弼作为文人的志向和情怀。诗中“岁除”意指新旧交替,寓意深远,带有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与弼(约1550—1605),明代诗人,字仲明,号若兰,江苏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文创作,以清新隽永和情感细腻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代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际,正值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倾慕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除夕》在宁静的氛围中,通过简洁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呈现出一个文人于除夕夜的独特心境。首句“拥罢寒炉小酌馀”,描绘了寒冷冬季中,诗人围着炉火独自饮酒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暖而孤独的感觉。此时,炉火微弱,却带来了温馨的气氛,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安宁。
接下来,“挑灯又近古人书”,更是将情境推向另一层次。夜深人静,诗人点亮灯光,翻阅古人的书籍,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也是对自我心灵的慰藉。灯下阅读的场景,仿佛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知识的积累。
最后两句“一枝粗定身多幸,此地应逢两岁除”,诗人握着笔,感受到幸福的滋味,这里不仅是对物质的满足,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充实。最后一句中的“两岁除”不仅显示了辞旧迎新的时刻,也暗示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文化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拥罢寒炉小酌馀:结束对炉火的依恋,独自小酌,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温暖感。
- 挑灯又近古人书:点亮灯光,靠近书籍,展现出求知的渴望与对传统的尊重。
- 一枝粗定身多幸:握笔写作,感到幸福,体现出文人对创作的热爱与满足。
- 此地应逢两岁除:在此时此地,迎接新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寒炉与小酌比喻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古人书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和对除夕时刻的感慨,展现了文人特有的情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炉:象征冬季的寒冷,传递出一种孤独感。
- 灯光:象征知识的光芒与希望。
- 古人书:象征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智慧。
- 一枝笔:象征创作与表达的工具,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写《除夕》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对寒冬的厌恶
B. 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C. 对金钱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两岁除”指的是什么?
A. 两年的时间
B. 辞旧迎新
C. 两个朋友 -
“挑灯又近古人书”中“挑灯”是什么意思?
A. 点亮灯光
B. 挑选书籍
C. 关闭灯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夜作》:杜甫
- 《岁除夜》:李白
诗词对比
《除夕》与杜甫的《除夜作》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吴与弼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体验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风格迥异,但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吴与弼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