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其四》
时间: 2025-01-26 04:4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 其四》
作者:陈三聘 〔宋代〕
斜日熔金,三万顷棹歌齐举。
风不动采苹双桨,翠鬟相语。
月殿欲浮蟾兔魄,海神不放鱼龙舞。
到今宵秋气十分清,无今古。
君试唤,扁舟侣。
来伴我,潇湘渚。
共夷犹春浪,笑歌秋浦。
霸越独高身退后,尘缨未濯人谁许。
叹酒杯不到子陵台,刘伶土。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余晖融化了金色,三万顷水面上歌声齐唱。
微风不动,双桨轻摇,翠绿的鬓发在耳边轻声细语。
月宫欲浮现出嫦娥的光辉,海神不肯放下鱼龙们的舞姿。
今宵的秋气格外清爽,古今无差。
你试着呼唤,扁舟的伴侣,
来陪我,在潇湘的沙洲上。
共赏春日的浪花,欢笑着歌唱秋浦。
霸主与越王在身后孤高地退去,尘世的缕缕名利未曾洗净,谁会理会?
感叹酒杯无法送到子陵台,刘伶的坟土。
注释
字词注释
- 熔金:夕阳照射在水面上,像熔化的金子。
- 棹歌齐举:划船时齐声歌唱。
- 翠鬟:指女子的美丽发髻。
- 蟾兔魄:指月亮,蟾蜍和兔子是古代对月亮的比喻。
- 秋浦:指秋天的水边,意指秋天的景致。
- 子陵台:古代著名的饮酒之地,传说中的酒神刘伶常在此饮酒。
典故解析
- 刘伶:东汉时期的隐士,以豪饮著称,常常被后人用来象征洒脱的饮酒生活。
- 霸越:指历史上的楚霸王项羽和越王勾践,象征着英雄豪杰的孤高与退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三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作风格典雅,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诗人心境清明之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逝去光阴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千秋岁 其四》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诗中描绘了秋日水边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对友人的邀请。开篇以“斜日熔金”形象地描绘了傍晚的美丽景色,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仿佛融化的金子,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诗人描绘了轻柔的微风与双桨的轻摇,表现出一种安宁的氛围,伴随着翠鬟相语的细腻情感。
在月亮的映照下,诗人又引入了神话色彩,提到“月殿欲浮蟾兔魄”,使得整首诗在平静的水边景象中融入了神秘的天体意象,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意境。诗的最后几句则转向对古人遗世独立的感慨,以及对饮酒之乐的追忆,形成了对比,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作品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之美与人际关系中所感受到的深刻感悟,是宋代词人的代表作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绘了夕阳与水面,展现了和谐的自然景象。
- 第三、四句运用月亮的意象,赋予诗作更多的情感深度,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 第五、六句中,诗人邀请友人共赏美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 第七、八句则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斜日熔金”,将夕阳比作金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不动采苹双桨”,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整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友谊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与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日:象征晚霞,代表着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桂影:月亮的光影,象征着清幽与宁静。
- 扁舟:象征友谊,代表着陪伴与共享的乐趣。
- 酒杯:象征着人生的享受与对旧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千秋岁 其四》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三聘
C. 苏轼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子陵台”是代表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处饮酒之地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城池 -
诗中的“斜日熔金”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夜景
B. 清晨
C. 黄昏
D. 正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望月怀远》——张九龄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示出诗人在自然与友情中寻求慰藉的共通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
以上是对《千秋岁 其四》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