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汶川地震有女护子》
时间: 2025-01-11 17:54: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爱当如此,甘愿为儿死。一世叹,因伊止。倾楼谁重负?先自脊梁委。魂消处,还遗真爱柔如水。呵护心头蕊,不惜形神毁。人彻痛,天垂泪。卒读一句话,悲恸千秋岁。此间祭,不知天上人听未?
白话文翻译:
爱就是这样,甘愿为儿女奉献生命。人生苦短,因她而停留。倾倒的楼阁,谁来承受这重负?先要放下自己的脊梁。灵魂消逝之处,仍然留存那真挚如水的爱。细心呵护心中的花蕊,宁愿牺牲自己的形体和灵魂。人间无尽的痛苦,天上也在流泪。最终读到一句话,悲痛的情绪延续千秋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祭奠,不知天上的人是否听得到?
注释:
- 爱当如此:指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 倾楼:比喻遭遇重大灾难或痛苦的境地。
- 脊梁:比喻支撑家庭或社会的力量。
- 魂消处:灵魂消逝的地方,暗指生死离别。
- 心头蕊:比喻心灵深处的柔软部分,象征爱的本质。
- 卒读一句话:表示在悲痛中读到某句话,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
- 千秋岁:意指漫长的岁月,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常以亲情、爱国情怀为题材进行创作,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汶川地震后,作者深受灾难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母亲为子女奉献的伟大精神。诗中表达了对灾后人们痛苦与爱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开头两句直接揭示了母爱的本质,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后面的句子通过隐喻和比喻,表现出在灾难面前,个人的脊梁与灵魂的柔软,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诗中反复出现的“爱”与“痛”,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厚重。此外,诗的末尾提到的“祭奠”与“天上人听”,传达出一种对逝者的追思与对生者的慰藉。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种对母爱的颂扬,也是对人类情感深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爱当如此,甘愿为儿死: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母亲对孩子的深厚之情,愿意为子女牺牲一切。
- 一世叹,因伊止:人生的叹息与停滞,因子女的存在而变得有意义。
- 倾楼谁重负:比喻遭遇巨大的痛苦与责任,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 先自脊梁委:强调自我牺牲的重要性,放下自己的负担。
- 魂消处,还遗真爱柔如水:即使灵魂消散,母爱的真情依然存在,温柔如水。
- 呵护心头蕊,不惜形神毁: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即母爱的本质。
- 人彻痛,天垂泪:人间的痛苦引发自然界的共鸣,天也为之流泪。
- 卒读一句话,悲恸千秋岁:在无尽的悲痛中,时间的流逝也变得沉重。
- 此间祭,不知天上人听未:对逝者的祭奠与对生者的关怀,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倾楼”比喻灾难的沉重。
- 拟人:如“天垂泪”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呵护心头蕊,不惜形神毁”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母爱的歌颂,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爱与痛的深刻理解。体现出人类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与坚强,展现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母爱:诗中最核心的意象,象征着无私与奉献。
- 灵魂:象征着个体的存在与情感的深度。
- 泪水:自然界对人类痛苦的回应,表现出一种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倾楼”是指什么? A. 一座建筑
B. 遭遇的重大灾难
C. 一种情感
D. 一种动物 -
“呵护心头蕊”中“心头蕊”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财富
B. 母爱的本质
C. 个人欲望
D. 社会责任 -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爱国主义
B. 自然景观
C. 母爱与牺牲
D. 个人奋斗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子吟》 - 孟郊
- 《母亲》 - 泰戈尔
诗词对比:
- 对比崔荣江的《千秋岁汶川地震有女护子》与孟郊的《游子吟》,两者均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但崔诗更强调在灾难背景下的无私奉献,而孟诗则侧重于对母爱的感恩与思念。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母爱的多重面向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母爱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