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四首 其二 秋蚊》

时间: 2025-01-22 08:31:38

负山无力枉张戈,团扇功微奈尔何。

莫再成雷喧暮夜,穷黎膏血已无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负山无力枉张戈,团扇功微奈尔何。
莫再成雷喧暮夜,穷黎膏血已无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肩负着重山,却无力挥舞武器,扇子轻微的驱赶蚊虫又有什么用呢?请不要再让蚊子在夜晚的雷鸣声中喧闹,因为百姓的血已经不多了。

注释:

  • 负山:肩负着山,形容负担重。
  • :徒然,白白地。
  • 张戈:挥舞武器,象征抵御。
  • 团扇:用来驱赶蚊虫的扇子。
  • 莫再成雷:不要再让喧闹声(比喻蚊子)像雷声一样。
  • 穷黎:百姓,穷苦的人民。
  • 膏血:指人的血液,形容血液的宝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负山”可以理解为一种沉重的责任或负担,常见于古代文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内心的无力感由此而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育,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民生为主,风格清新,语言质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季蚊虫肆虐之时写成,诗人通过描绘蚊虫的烦扰,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蚊”为题,表面上看似简单的描写,却蕴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诗人通过对蚊虫的描写,隐喻了当时时局的复杂和民众的苦难。开头两句,诗人以“负山无力”自喻,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的无奈,似乎在说:即使再努力,也难以改变现状。接着,提到“团扇功微”,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驱赶蚊虫的无力感,实际上暗含着对社会问题的无能为力。最后两句更是直指问题的核心:“穷黎膏血已无多”,直接揭示了底层百姓的困境。这种将小物象与大义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审视和对民生的关怀,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负山无力枉张戈:诗人心中有重担,却无力应对外界的挑战。
  2. 团扇功微奈尔何:即使用扇子去驱赶蚊子,效果微小,感到无奈。
  3. 莫再成雷喧暮夜:呼吁不要再让蚊虫在夜里吵闹,影响人的安宁。
  4. 穷黎膏血已无多:揭示了百姓的苦难与无辜,暗示已无力再受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蚊子喧闹比作雷声,突出其扰人之苦。
  • 对仗:整首诗在韵律上保持了对仗工整,使得语言更加有韵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蚊”展开,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和对民生的关注。

意象分析:

  • 秋蚊:象征着生活中的小烦恼,也暗指社会中的大问题。
  • 团扇:代表微薄的力量和无奈的抵抗。
  • 膏血:象征着生命的流失和民众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蚊子的喧闹? A. 雷声
    B. 风声
    C. 雨声

  2. 诗中“负山无力”的意思是? A. 有很多责任
    B. 很快乐
    C. 努力工作

  3. 诗中提到的“穷黎”是指什么? A. 富人
    B. 百姓
    C. 官员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对雨》:同样描绘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 《秋夕》: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杜甫的《春望》:关注民生疾苦,情感更为沉重,展现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陶育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