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怀闺友》
时间: 2025-04-27 06:57: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 怀闺友
作者:许嘉仪 〔清代〕
倚竹牵萝证素襟。
言有同心。弦有知音。
月斜云散又而今。
信断青禽。梦断青林。
香烬幽窗自苦吟。
雨气愔愔。晚翠森森。
旧游庭院怕重寻。
帘影阴阴。人影沉沉。
白话文翻译
我倚在竹子旁,牵着藤萝,证明我们的素雅情怀。
言语中有心心相印,琴弦上有知音共鸣。
今夜月斜,云散,何等孤独。
信鸽已断,梦境已断,青林再无故人。
香烛燃尽,幽窗独自吟唱。
细雨轻柔,晚霞如翠,
往日游玩的庭院让我心生惧怕再度探寻。
帘影摇曳,人影沉沉,满是惆怅。
注释
- 素襟:指素雅的衣襟,寓意高洁的情操。
- 同心:形容心意相同,情谊深厚。
- 知音:指能理解自己心意的人,形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 信断青禽:青禽指信鸽,信鸽的断绝象征着音信的中断。
- 香烬:香烛燃烧后的残留物,象征着往日的回忆和情感。
- 愔愔:形容雨气的轻柔。
- 晚翠:晚上的绿色植物,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阴阴:形容光线昏暗,气氛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嘉仪(约1688-1772)是清代女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词曲,尤其以婉约风格闻名。她的作品多描写闺中情思,展现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时代背景下,女性的表达受到限制,许嘉仪通过诗词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一剪梅 怀闺友》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描绘的场景如“倚竹牵萝”,不仅表现了作者的孤寂,也传达出一份清幽的情感。通过“言有同心,弦有知音”,诗人展现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心灵联系,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
在诗的后半部分,情感逐渐加深,诗人通过“信断青禽,梦断青林”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失落和对友谊的惋惜。香烛的燃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幽窗下的独吟更添孤独感。
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以空间,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构成了一幅清丽而又忧伤的画面。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传递出一种对生命、对友谊的深刻思考,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竹牵萝证素襟:倚靠在竹子旁,牵着藤萝,表明自己的清白情怀。
- 言有同心:与朋友的言语中有心意相通。
- 弦有知音:琴弦上有知音,暗示与朋友的情谊深厚。
- 月斜云散又而今:如今月光斜照,云朵散去,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信断青禽:信鸽已断,象征着与朋友的音信中断。
- 梦断青林:梦境破碎,青林无故人,表现对友谊的失落。
- 香烬幽窗自苦吟:在幽静的窗前,香烛已燃尽,独自吟唱。
- 雨气愔愔:细雨轻柔,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晚翠森森:傍晚的绿树成荫,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情感。
- 旧游庭院怕重寻:对往日游玩的庭院感到恐惧,害怕再去追寻那段美好时光。
- 帘影阴阴,人影沉沉:帘影摇曳,人影沉重,暗示着内心的沉重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意境。
- 对仗:如“信断青禽,梦断青林”,对称工整,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孤独与失落的情感,反映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与坚贞,代表着诗人内心的素雅。
- 藤萝:象征缠绵的情谊,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关联。
- 月:象征孤寂与思念,常用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
- 青禽:象征音信的断绝,暗示与友人的失去联系。
- 香烛:象征记忆与情感的燃烧,燃尽后只剩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信断青禽”中的“青禽”指的是什么?
- A. 信鸽
- B. 燕子
- C. 麻雀
- D. 鹦鹉
-
诗人为什么在“旧游庭院怕重寻”中感到害怕?
- A. 因为庭院变了样
- B. 因为怕见到旧友
- C. 因为对往日的美好时光感到眷恋
- D. 因为庭院里有鬼
-
诗中“香烬幽窗自苦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 A. 信鸽
- C. 因为对往日的美好时光感到眷恋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也是表现女性情感的名作。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表达思念之情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许嘉仪《一剪梅》与李清照《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但许嘉仪更多地表现了孤独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坚韧。
参考资料
- 许嘉仪诗词全集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