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 湖口阻风雨,闻江声有作》

时间: 2025-01-11 09:54:52

散雨围舟,流云过树,客程犹滞江曲。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

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

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

愁独,问荒洲燕子,那边投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华清 湖口阻风雨,闻江声有作
散雨围舟,流云过树,客程犹滞江曲。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
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
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
愁独,问荒洲燕子,那边投宿?

白话文翻译

在湖口,风雨阻挡了行舟,我听见江水的声音作响。
细雨环绕着小舟,流云在树梢飘过,旅途仍然滞留在江曲中。
轻薄的东风,吹得几层帆布都折了。
我记得出发时霜冻的柳树是深黄的,而此刻露水湿润的枝条显得凄绿。
眼前的景象,又是天色低沉,夜幕降临,山峰似乎也在愁眉苦脸。
长久以来,心中对那哀伤的丝竹音色感到遗憾,陶渊明的诗句写到中年后,春梦似乎难以续写。
虽然还未至秋天,夜晚的声音却已重复。
我疑惑这水面像浸泡着红楼,但又不像帘子轻敲碧玉般清脆。
独自愁苦,我向荒洲的燕子询问,你们准备在哪儿栖息?

注释

  • 湖口: 湖口,指湖泊与江河交汇的地方。
  • 散雨: 细雨飘洒,形容雨势轻微。
  • 轻薄东风: 指春季的东风,带着温暖,但也可能是多变的。
  • 霜柳深黄: 描述初秋时节,霜打后的柳树颜色深黄。
  • 露条凄绿: 描述此时的柳条因露水而显得凄清的绿色。
  • 萦目: 萦绕在眼前,形容景象在视野中不断浮现。

典故解析

  • 陶写到中年: 这里提到陶渊明,意在表达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感叹,陶渊明以隐逸而著称,常常以自然景象表达人生哲理。
  • 春梦难续: 诗人感叹年华逝去,春天的美好梦境似乎难以重现,暗示对青春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祖同,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抒情诗,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旅途中,描绘了在风雨中独舟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个人情感的关注。

诗歌鉴赏

《月华清》是一首以旅途为背景的抒情诗,周祖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愁苦。诗中通过雨、风、云、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开篇的“湖口阻风雨,闻江声有作”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被风雨围绕的环境,随之而来的细雨和流云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孤寂的感受。

诗中“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不仅描绘了风的柔弱,折射出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接下来的“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则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索,霜黄的柳树与此时的凄绿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时光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情感进一步深化,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梦境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对人生的感伤,真正体现了古代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口阻风雨,闻江声有作: 在湖口,风雨阻挡了行舟,我听见江水的声音作响。

    • 描述了旅途中的阻碍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感知。
  2. 散雨围舟,流云过树,客程犹滞江曲: 细雨环绕着小舟,流云在树梢飘过,旅途仍然滞留在江曲中。

    • 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旅途状态。
  3.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 轻薄的东风,吹得几层帆布都折了。

    • 反映了风的柔弱和旅途的艰难。
  4. 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 我记得出发时霜冻的柳树是深黄的,而此刻露水湿润的枝条显得凄绿。

    • 通过对比,表达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5.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 眼前的景象,又是天色低沉,夜幕降临,山峰似乎也在愁眉苦脸。

    • 诗人感受到自然界的阴郁,心情随着景象而变得沉重。
  6.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 长久以来,心中对那哀伤的丝竹音色感到遗憾,陶渊明的诗句写到中年后,春梦似乎难以续写。

    • 反映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7.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 虽然还未至秋天,夜晚的声音却已重复。

    • 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夜晚的寂静。
  8. 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 我疑惑这水面像浸泡着红楼,但又不像帘子轻敲碧玉般清脆。

    • 通过细腻的比喻,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落差。
  9. 愁独,问荒洲燕子,那边投宿?: 独自愁苦,我向荒洲的燕子询问,你们准备在哪儿栖息?

    • 最后以燕子作为意象,表达诗人的孤独与对归宿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乍疑作水浸红楼”,将水面比作红楼,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
  • 拟人: “乱峰眉蹙”,将山峰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口: 象征着旅途的开始与阻碍。
  • 散雨: 代表着细腻与温柔,同时也寓意着孤独与沉静。
  • 东风: 代表着春天的希望,但同时也有变幻无常之意。
  • 霜柳与露条: 通过色彩对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燕子: 象征归宿与希望,诗人对燕子的询问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轻薄东风”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冷酷的秋风
    • B. 温暖而柔弱的春风
    • C. 强烈的暴风
    • D. 寒冷的冬风
  2.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A. 柳树的变色
    • B. 江水的流淌
    • C. 风的变化
    • D. 夜晚的降临
  3. “愁独,问荒洲燕子”中诗人问燕子的原因是什么?

    • A. 怕燕子迷路
    • B. 寻求归宿与慰藉
    • C. 想知道燕子的栖息地
    • D. 希望燕子带来春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月华清》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 《山居秋暝》通过山水意象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与《月华清》中雨夜的孤独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他的诗》

以上内容提供了关于《月华清》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诗句

散雨围舟,流云过树,客程犹滞江曲。下一句是什么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上一句是什么

轻薄东风,折了数层帆幅。下一句是什么

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上一句是什么

记去时、霜柳深黄,恁此际,露条凄绿。下一句是什么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上一句是什么

萦目,又天低送暝,乱峰眉蹙。下一句是什么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上一句是什么

长憾哀丝豪竹,陶写到中年,春梦难续。下一句是什么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上一句是什么

未是秋来,偏恁夜声重复。下一句是什么

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上一句是什么

乍疑作水浸红楼,奈不似、帘敲碧玉。下一句是什么

愁独,问荒洲燕子,那边投宿?上一句是什么

散雨围舟,下一句是什么

流云过树,上一句是什么

流云过树,下一句是什么

客程犹滞江曲。上一句是什么

客程犹滞江曲。下一句是什么

轻薄东风,上一句是什么

轻薄东风,下一句是什么

折了数层帆幅。上一句是什么

折了数层帆幅。下一句是什么

记去时、霜柳深黄,上一句是什么

记去时、霜柳深黄,下一句是什么

恁此际,上一句是什么

恁此际,下一句是什么

露条凄绿。上一句是什么

露条凄绿。下一句是什么

萦目,上一句是什么

萦目,下一句是什么

又天低送暝,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