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 秋砧》
时间: 2025-01-26 02:5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华清 秋砧
故国风凉,空闺秋早,几年相望河汉。
拂拭清砧,只恐石同心烂。
暗携从织女机边,险化向望夫山畔。
肠断,正铜壶漏永,玉关人远。
底事声声渐缓,料瘦指寒生,细腰力倦。
我正无衣,况听角残笳乱。
念年来紫塞烽惊,总付与青衫泪满。
吟玩,怅遥天霜角,万家庭院。
白话文翻译
故国的天气变得清凉,空荡的闺房里秋天已经来临,几年以来只能遥望银河。轻轻拂拭着清脆的砧板,只恐这石头般的心意难以相守。暗自携带着来自织女机边的思念,险些化作向望夫山的忧伤。内心肠断,正如那铜壶滴漏的时间漫长,玉关的亲人远在天边。为何一声声的叹息渐渐缓和,想来是因为瘦弱的手指因寒冷而生,细腰也因疲倦而无力。我如今衣衫褴褛,何况听那号角声残破而杂乱。想念往年在紫塞边烽火连天的惊恐,全都化作了青衫上的泪痕。吟咏之中,怅然遥望天边的霜角,万家的院落都沉浸在秋意之中。
注释
- 故国:指作者的故乡。
- 空闺:形容女子的闺房空荡,暗示孤独。
- 河汉:指银河。
- 清砧:清脆的砧板,象征着孤独的心境。
- 织女:传说中织女星的女神,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 望夫山:传说中女子望夫而生愁的山,象征思念。
- 玉关:指关口,象征远方的亲人。
- 角残笳:指乐器的声音,象征悲凉的心情。
- 紫塞:指边塞,象征战乱与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贵墀,清代诗人,生平多在官场,性情洒脱,擅长诗词,尤其以其对自然和人生感悟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月华清 秋砧》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离别频繁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深切的思念。开头几句描绘了凉爽的秋天和空旷的闺房,表现出一种寂寞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自然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和忧伤的意境。
“暗携从织女机边”一句,借用织女的形象,暗示了思念的深沉和无奈,而“险化向望夫山畔”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表现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对团圆的渴望。诗中提到的“铜壶漏永”则形象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全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吟玩,怅遥天霜角”结束,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透出一种深沉的哀愁,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国风凉,空闺秋早,几年相望河汉:描绘了故乡的秋天已经到来,诗人感到孤独。
- 拂拭清砧,只恐石同心烂:表达对爱情的恐惧与不安。
- 暗携从织女机边,险化向望夫山畔:暗示思念的深沉,想念亲人的痛苦。
- 肠断,正铜壶漏永,玉关人远:表现时间的漫长与亲人的遥远。
- 底事声声渐缓,料瘦指寒生,细腰力倦:感受到思念的渐渐平缓,但内心的疲惫与寒冷依然存在。
- 我正无衣,况听角残笳乱:描述了自己困顿的状态,以及外界的混乱。
- 念年来紫塞烽惊,总付与青衫泪满:回忆过去的战争与离别,化作泪水。
- 吟玩,怅遥天霜角,万家庭院:结尾处的孤独与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铜壶漏”比喻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肠断”与“玉关人远”,形成了情感的对比。
- 拟人:将“声声渐缓”赋予情感,使得声音也显得悲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思念与孤独。通过对秋天、故国、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与无奈,展现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华:象征清冷的月光,传达孤独与缅怀。
- 秋砧:砧板的清脆声,象征孤独的心情。
- 织女:象征离别与思念。
- 望夫山:传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铜壶漏”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思念的深沉
C. 孤独的心情
D. 自然的变化 -
“肠断”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无奈 -
诗中提到的“紫塞”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战乱边塞
C. 城市
D. 家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 vs 杜贵墀《月华清 秋砧》:两者皆表现思念,但杜甫更侧重于家庭与兄弟情,而杜贵墀则多了几分孤独与对故国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