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歇歌》
时间: 2025-01-24 08:26:17意思解释
休歇歌
原文展示
休休休歇歇,休休歇歇无分别。
千般要妙万般玄,只是教人各休歇。
既能休,复能歇,一切情缘皆断绝。
饥餐渴饮困时眠,万死千生没交涉。
古圣贤,及明哲,一性绵绵周浩劫。
光明相照合真空,休歇之余更无别。
地狱种,作冤业,六识炽然如火热。
立我争人昧休歇,甘受碎身并拔舌。
休与歇,真口诀,无愚无智无工拙。
从上师真只恁修,不遇知心谁肯泄。
休非休,歇非歇,大用现前无扭捏。
主张元化绝形踪,囊括虚空超起灭。
亦无休,亦无歇,歇歇休休皆强说。
欲知真歇与真休,一轮皎洁中秋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强调“休”和“歇”的重要性,反复强调两者的无分别,千般奥妙与玄妙的道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人学会休息和放下。既然能够休息,也就能够放下,这样一切情缘自然会断绝。人在饥饿时要吃,渴望时要饮,困乏时要休息,与生死无关。古代的圣贤和聪明人,其本性都是相连的。在光明的照耀下,真空的状态中没有其他。地狱的因果和冤屈,六识如火般炽热。人们如果争斗,便会沉迷于休息而不自知,甘愿承受痛苦。真与休、歇都是修行的口诀,没有愚笨与聪慧之分。若没有遇到真正的师傅,心灵也难以解脱。真正的休与歇,皆是无形的,用处显而易见。主张元化,超越形体的束缚,包容虚空,超越生灭。既无休,也无歇,休歇之说皆是强词。若想知道真休与真歇,便在那轮圆满的中秋明月中。
注释
- 休:指停止、休息。
- 歇:指中止、放下。
- 千般:形容非常多的样式。
- 万般:形容更加多的样式。
- 古圣贤:指古代的圣人和贤者。
- 真空:指一种无形无相的状态,代表空灵。
- 六识:指六种感知能力(眼、耳、鼻、舌、身、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哲理性著称,常常探讨人生、修行与宇宙的关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休歇歌》是在一个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重视,强调放下执念,达到内心的平和。
诗歌鉴赏
《休歇歌》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反复强调“休”和“歇”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对这两个词的不断重申,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内心宁静时所需的放下与转化。诗中提到的“千般要妙万般玄”说明了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复杂的思维和情感之中,而真正的智慧在于明了“休歇”的意义,达到一种无分别的境界。此诗不仅仅是对“休”和“歇”的阐释,更是一种对生命、存在的思考。
在这首诗中,作者还提到了古圣贤的智慧,强调其一性相连的特质,暗示了人类智慧的统一性与整体性。接着,作者通过描绘饥饿、渴望及困乏时的自然状态,提醒我们要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关注内心的需求,而不被外界的纷扰侵扰。
最后,诗的结尾以“中秋月”作为意象,象征着圆满与明澈,暗示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休”和“歇”的深刻内涵时,才能如同明月般清晰而明亮。整首诗融合了哲学思考与生活智慧,是对内心宁静的深刻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两句的重复强调“休”与“歇”的无分别,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和谐。
- “千般要妙万般玄”反映了人们的追求与执着。
- 接下来的句子揭示了放下情缘的重要性,饥餐渴饮等自然需求则是对生活本质的回归。
- “光明相照合真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休与歇”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中秋月”作为真理的象征,形象而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放下执念,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真理的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休与歇: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放下。
- 中秋月:象征圆满与智慧,代表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反复提到“休与歇”,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 A. 强调其字面意义
- B. 表达一种生活态度
- C. 用作修辞手法
- D. 以上皆是
-
“饥餐渴饮困时眠”这句强调了什么?
- A. 生活的无聊
- B. 自然需求的重要性
- C. 精神的追求
- D. 个人的痛苦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探讨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登高》杜甫:描绘人生的无常与哲思。
诗词对比:
- 张继先的《休歇歌》与王维的《鹿柴》都具有哲学思考,但张的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而王则描绘自然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哲学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