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其一 绿牡丹
作者:张伯驹 〔近代〕
颜色分鹦鹉,毛仪讶凤凰。
窗纱蕉影映花光,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绿牡丹的美丽。牡丹的颜色如同鹦鹉般鲜艳,花瓣的形态让人惊叹如同凤凰。窗外的蕉影映照着花朵的光彩,不要误以为这是阴暗的角落,实际上这里是芬芳的花园。
注释:
- 颜色分鹦鹉:形容牡丹的颜色鲜艳,似鹦鹉的羽毛。
- 毛仪讶凤凰:形容牡丹花的形状和姿态优美,令人惊叹,像凤凰般华丽。
- 窗纱蕉影映花光:窗纱上透出的蕉树影子映衬着花的光辉。
- 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不要误以为这只是阴影,其实这里是芬芳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82-1964),字仲华,号穗庐,江苏无锡人,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南歌子》的创作背景与张伯驹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他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常常通过诗词表达对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 其一 绿牡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绿牡丹的独特美感。首句“颜色分鹦鹉”便以鲜艳的色彩引人入胜,鹦鹉是色彩斑斓的象征,诗人用它来形容牡丹的色彩,瞬间让读者感受到一股生动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毛仪讶凤凰”,则将牡丹的姿态与华丽的凤凰相提并论,体现了其高贵与优雅。
第三句“窗纱蕉影映花光”,将自然与室内空间巧妙结合,窗外的蕉影在阳光的照射下,柔和地映衬着花的光辉,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则是对误解的辩驳,强调了即使是在阴影之中,依然可以找到芬芳的美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颜色分鹦鹉:牡丹色彩鲜艳,令人联想到鹦鹉的绚丽。
- 毛仪讶凤凰:牡丹的形态和姿态如同凤凰般引人注目。
- 窗纱蕉影映花光:窗外的蕉树影子映射在花上,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 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不要误以为这是阴暗处,其实这里洋溢着花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的颜色与鹦鹉的羽毛、形态与凤凰相比较,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句子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强调在生活中即使处于阴暗之处,也要发现和欣赏周围的美好。
意象分析:
- 鹦鹉:象征色彩鲜艳、美丽的事物。
- 凤凰:象征高贵、华丽的形象。
- 蕉影:代表自然的柔和与宁静。
- 芬芳:象征美好的气息与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鹦鹉”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A. 牡丹的姿态
B. 牡丹的颜色
C. 牡丹的香气 -
“休认成阴结子过芬芳”这句的意思是? A. 这里很阴暗
B. 这里有花香
C. 这里有阴影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张伯驹的《南歌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强调自然之美,后者则沉浸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欣赏与解析》
- 张伯驹相关的传记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