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初到筠即于酒务庭中种竹四丛杉二本及今三》
时间: 2025-01-26 02:5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予初到筠即于酒务庭中种竹四丛杉二本及今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刚到这里时,在酒务的庭院中种下了四丛竹子和两棵杉树,如今已经长成了三年的样子。竹子长成丛,移植出屋檐下,三年来安慰我因病而感到的厌倦。修剪掉杂乱的叶子,微风初起时,竹子显得特别好。而那壮实的根茎被封植在土壤中,竹笋也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高洁的节操不知尘世的污辱,坚韧的姿态试着等待着雪霜的侵袭。请你留下这片竹林,为我挡住斜射的阳光,仍然记得当年我因滞留而产生的悠闲。
注释
- 筠:竹子的别名。
- 酒务:指酒家的生意或酒家中。
- 翦除:修剪、剪去。
- 孤根:单独的根茎。
- 高节:指高尚的品格。
- 尘土辱:尘世的污辱。
- 障斜日:遮挡斜射的阳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见长,尤其在散文和诗词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苏辙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初到筠地时,表达了他在新环境中种植竹子的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竹子不仅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也是他精神寄托的象征,反映了他在艰难环境中追求高洁品格的志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通过竹子与杉树的种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诗人通过种植竹子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在诗中,竹子的生长与诗人的心境相互交织,表现出一种从容与淡定。诗人在经历病痛与厌倦的生活中,却依然能够从竹子中获得慰藉,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认为无论外界多么污浊,自己应该保持清白的节操。最后一句“仍记当年此滞淹”,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悠闲时光的怀念,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对竹子与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竹成丛移出檐:描绘了竹子在庭院中生长成丛的情景,代表着新环境的变化。
- 三年慰我病厌厌:三年的时间,竹子给诗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表明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翦除乱叶风初好:修剪杂乱的叶子,暗示着对生活的整理与清理,迎来新的开始。
- 封植孤根笋自添:竹笋的生长是自然的结果,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高节不知尘土辱:强调了高洁的品德不受世俗的污染,表现出一种坚韧的精神。
- 坚姿试待雪霜沾:暗示着在逆境中坚持,等待磨难的洗礼。
- 属君留取障斜日:请求将竹林留给朋友,为其遮挡阳光,展示友情的深厚。
- 仍记当年此滞淹:反映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体现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子象征着诗人的品格与追求。
- 拟人:竹子被赋予了情感,能够“慰我”。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竹子的种植与生长,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品格的追求,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高洁、坚韧,象征着诗人的品德与追求。
- 杉树:象征着稳重与坚固,反映出诗人生活的稳定。
- 风:象征着清新与变化,代表着生活的转折。
- 雪霜:象征磨难与考验,体现出诗人对生活挑战的勇敢面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种植了多少丛竹子和多少棵杉树?
- A. 四丛竹子,二本杉树
- B. 三丛竹子,一本杉树
- C. 五丛竹子,三本杉树
- D. 四丛竹子,一本杉树
-
诗中“高节不知尘土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世俗的厌恶
- B. 对高洁品德的坚持
- C. 对生活的失望
- D. 对朋友的怀念
-
诗的最后一句“仍记当年此滞淹”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怀念过去的悠闲时光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友情的感激
答案
- A. 四丛竹子,二本杉树
- B. 对高洁品德的坚持
- A. 怀念过去的悠闲时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意象,表达隐逸生活的情怀。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深沉且真挚。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悟,但风格更加豪放。
- 陶渊明《饮酒》:通过自然景物表达隐逸与生活理想,二者皆有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苏辙集》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