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早起
作者: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
惟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头,
落日孤云霭新画。
前山更远色更深,
谁知可爱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穠秀,
依然不负远来心。
白话文翻译
早上看江边的枯崖山,
那荒凉的灌木丛显得如同赤色的赭石。
行走百里时回头望去,
落日和孤云在天空中形成一幅新画。
前面的山更远,颜色更深,
谁能知道如今的美丽是怎样的。
唯有巫山最为秀美,
依然不辜负我这远道而来的心情。
注释
- 枯崖山:指的是水边的山崖,因水流冲刷而显得干枯。
- 荒榛:指的是荒凉的灌木丛。
- 赤如赭:形容颜色像赭石一样赤红,表现出荒凉的景象。
- 莫行百里:意思是“不要走百里”,表明路途遥远。
- 孤云:指孤立的云朵,渲染了空旷的感觉。
- 巫山:指的是中国著名的巫山,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体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思想。他的诗作常蕴含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江上早起》创作于苏辙的早期,反映了他在江边的早晨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美好景色的热爱。这首诗写于他仕途之时,心中有着对理想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晨的江边景象为背景,描写了诗人早起时的心境和对大自然的感悟。开篇通过“朝看江上枯崖山”勾勒出一幅荒凉的画面,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情感,而“惟悴荒榛赤如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使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凋零与荒凉。接下来的“莫行百里一回头”,则是诗人对前路的思考,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将视野由近及远,描写出“前山更远色更深”的景象,展示出远山的深邃和神秘。此时,诗人似乎在反思人生的道路与追求的目标,提出了“谁知可爱信如今”的疑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思考。最后,诗人以“唯有巫山最穠秀”结束,巫山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了永恒的美丽和诗人心中不变的理想,传递出一种不负远道而来的心情。
这首诗不仅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也通过哲理性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看江上枯崖山:清晨时分,诗人看到江边的山崖,给人一种孤寂感。
- 惟悴荒榛赤如赭:荒凉的灌木丛色泽如赭石,强调了自然的萧条。
- 莫行百里一回头:提醒行走在路上,不妨回头看看,充满了哲理。
- 落日孤云霭新画:落日与孤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新画,呈现出自然的美妙。
- 前山更远色更深:远处的山更加深邃,暗示着目标与追求的遥远。
- 谁知可爱信如今:对美的探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唯有巫山最穠秀:巫山的美丽最为突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依然不负远来心:最终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不懈努力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赤如赭”,将颜色与赭石进行比喻,生动形象。
- 对仗:如“朝看江上”和“落日孤云”,对仗工整,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得作品更具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诗中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向往,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着时间与人生的流逝。
- 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 落日: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事物的转瞬即逝。
- 巫山:象征着永恒的美丽与诗人心中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辙的《江上早起》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中“惟悴荒榛赤如赭”中的“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颜色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山
- 诗人借哪座山表达对美的向往?
- A. 黄山
- B. 泰山
- C. 巫山
- D. 华山
答案
- C. 秋季
- B. 一种颜色
- C. 巫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江上早起》与《早发白帝城》:两首诗均描绘了晨起时的自然景象,但苏辙的诗更为沉静内敛,而李白的诗则表现出一种奔放的情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二者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辙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份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辙的《江上早起》,并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