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前雪三绝句》

时间: 2025-01-26 03:15:18

腊中平地雪盈尺,嵩隗山田麦尚乾。

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元前雪三绝句
——苏辙

腊中平地雪盈尺,
嵩隗山田麦尚乾。
不管上元灯火夜,
飞花处处作春寒。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的地面上,雪已经积得厚厚的有一尺,
嵩隗山上的田地里,麦子仍然是干燥的。
不管是上元节的灯火辉煌的夜晚,
飞舞的花瓣处处让人感到春寒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腊中:腊月,农历十二月。
  • 平地:指平坦的地面。
  • 盈尺:堆积到一尺的厚度。
  • 嵩隗山:指嵩山和隗山,地名。
  • 尚:仍然。
  • 上元: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 飞花:指飘落的花瓣。

典故解析:

  • “上元”:指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庆。
  • 嵩隗山:古代名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和田园的宁静。
  • 腊月: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十二月,意味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腊月,正值北方寒冬,诗人通过描写雪景与春天的微妙关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节日气氛以及对未来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苏辙的《上元前雪三绝句》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冬季雪景与即将来临的春天之间的对比。首句“腊中平地雪盈尺”,描绘了腊月满地的积雪,展现了冬季的寒冷和雪的厚重。这不仅反映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示了冬天的严酷。接下来的“嵩隗山田麦尚乾”,则引入了田地,显示出尽管雪厚,但麦田仍然干燥,暗示着春天的希望和农事的期待。

第三句“不管上元灯火夜”,诗人将目光转向即将到来的元宵节,节日的灯火辉煌与冬季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节日的期待与无畏。最后一句“飞花处处作春寒”,诗人用飞花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已然来临,尽管天气依旧寒冷,春的希望却在悄然滋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一种春寒中的温暖感油然而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腊中平地雪盈尺:描述腊月时节,地面上积雪厚达一尺,展示冬天的寒冷。
  2. 嵩隗山田麦尚乾:尽管雪厚,嵩隗山的麦田仍然干燥,象征着对春天的期待。
  3. 不管上元灯火夜:不论上元节的庆祝热闹,暗示节日的欢愉与自然的冷峻对比。
  4. 飞花处处作春寒:飞舞的花瓣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尽管寒冷,但春天即将来临。

修辞手法:

  • 对比:雪的厚重和春天的气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飞花的描写使得自然景观更具生命,传达情感。
  • 象征:雪象征着冬天的严寒,飞花则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冬雪与春花的描绘,表现出对季节更替的感悟,传达出一种既有对冬天的描写,又有对春天的期待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纯洁与冬天的沉寂。
  • 麦田:代表着希望与丰收的未来。
  • 灯火:象征节日的喜庆与温暖。
  • 飞花:象征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腊中”指的是哪个月份?

    • A. 十一月
    • B. 十二月
    • C. 正月
    • D. 二月
  2. 诗人用“飞花”来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气息
    • C. 节日的欢庆
    • D. 夏天的炎热
  3. 诗中“嵩隗山田麦尚乾”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麦田已经被雪覆盖
    • B. 麦田在冬天依然干燥
    • C. 麦田即将丰收
    • D. 麦田正在播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
  • 杜甫的《春望》:反映春天的希望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春夜洛城闻笛》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但苏辙的诗更注重冬春交替的感受,而苏轼则表现出对春夜的柔美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