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岁时令节多休宴,
风俗灵辰重祓禳。
肃穆皇居百神卫,
涤邪宁待浴兰汤。
白话文翻译:
在节日中,常常会有许多宴会,
而在这个时候,风俗和灵神的日子尤为重要。
在庄严的皇宫中,百神都在守护,
为了驱邪避祸,我们静静等待着兰汤的沐浴。
注释:
- 岁时令节:指一年中的节日和时令。
- 休宴:指停止宴会或庆祝活动。
- 风俗灵辰:指与风俗习惯和灵异神明相关的日子。
- 肃穆:形容气氛庄重而严肃。
- 皇居:指皇帝的居所。
- 百神卫:形容众神明守护的状态。
- 涤邪:清除邪气。
- 浴兰汤:指用兰草煮成的汤,象征洗去邪恶和不洁。
典故解析:
-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源于纪念屈原。节日期间有驱邪避祸的习俗。
- 兰汤:古人认为兰草具有清洁和驱邪的功效,使用兰汤洗浴是为了保平安和健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散文、诗词,尤其以其豪放和婉约的风格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端午节,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节日的重视以及通过祭祀、驱邪来祈求安宁的传统习俗。诗中结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风俗的观察,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展现了端午节的独特氛围与文化意义。诗的开头两句交代了节日的背景,强调了在岁时令节中,宴会的频繁和风俗的重要性。接着,诗人转入对皇居的描写,突出了庄重的氛围和神明的庇护。此时,诗歌的情感由轻松的节日庆祝转向一种严肃的祝祷,显示出古人对生活的谨慎和对神灵的敬畏。
在语言上,诗人善用对仗,展现了工整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音乐性。整首诗通过“涤邪宁待”的意象,传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的美好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和习俗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岁时令节多休宴”:在节日的时候,通常会有很多的宴会。
- “风俗灵辰重祓禳”:这个时候,风俗和灵神的日子更为重要。
- “肃穆皇居百神卫”:在庄严的皇宫中,百神都在守护着。
- “涤邪宁待浴兰汤”:为了驱邪避祸,我们静静等待着兰汤的沐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肃穆皇居”与“百神卫”,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将兰汤比作驱邪的手段,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祈愿。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现了古代人们在节日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平安的追求,通过严肃而庄重的氛围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期盼。
意象分析:
- 岁时令节: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轮回。
- 皇居:代表着权威和神圣的地方。
- 百神:象征着对自然及人类命运的掌控与保护。
- 兰汤:象征着纯洁、清新和驱邪的力量,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宁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吃月饼
B. 赛龙舟
C. 祭祀屈原
D. 放烟花 -
“肃穆皇居”中的“肃穆”是什么意思?
A. 热闹
B. 安静严肃
C. 欢乐
D. 轻松 -
诗中提到的“浴兰汤”主要用于:
A. 洗衣服
B. 驱邪避祸
C. 烹饪
D. 饮用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
- 《端午曲》:描写端午节习俗的诗歌,展现节日的喜庆与风俗。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欧阳修的诗更注重节日的庄重氛围,而李白则展现了个人的闲适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显著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诗人个性。
参考资料:
- 《唐宋八大家》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