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昌除夕感怀》

时间: 2025-01-11 10:54:45

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

无心岂畏三尸诉,爱日还惊一岁休。

故国二千空醉眼,新年三十恰平头。

光阴未用相敦迫,领取衰翁两鬓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益昌除夕感怀 ——苏辙 〔宋代〕

永漏侵春已数筹,
地炉犹拥木绵裘。
无心岂畏三尸诉,
爱日还惊一岁休。
故国二千空醉眼,
新年三十恰平头。
光阴未用相敦迫,
领取衰翁两鬓秋。

白话文翻译:

时光流逝,春天已经过去了好几筹(指时光),而我却依旧围着地炉,穿着厚重的棉衣。心中无所顾忌,自然不怕三尸(即三尸神,古代传说中掌管人寿命的神灵)来诉说我的过失。欢庆新年,反而让我惊觉又一年过去了。故乡的景象在眼前恍惚,仿佛醉眼朦胧;新年三十日,恰如平头的日子。时光尚未被我好好利用,却只收获了衰老的白发。

注释:

  • 永漏:指水钟滴漏,暗示时间的流逝。
  • 三尸:古代传说中的三尸神,掌管寿命与过错。
  • 光阴未用:指未能好好利用时间。
  • 衰翁:衰老的老人,指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容,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作为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散文、政治上均有成就,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除夕,时间节点的选择使得诗歌充满了对过去一年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正值新旧交替之际,诗人感慨光阴的流逝,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自身老去的感叹,表达了时光无情、人生短暂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永漏”和“地炉”展现了寒冷的冬季与时光的无情,诗人身着厚衣,似乎在抵御外界的冷漠与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无心岂畏三尸诉”,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淡然态度,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诗中提到的“故国二千空醉眼”,让人感受到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但又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无力与空虚。最后,以“光阴未用相敦迫”一语,诗人对自己的反思,显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惋惜,同时也对未来的惶恐和忧虑。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与意境的营造上相得益彰,体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对人生的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永漏侵春已数筹:时间如水钟滴漏,春天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时辰,暗示光阴的无情。
  2. 地炉犹拥木绵裘:仍然围着地炉,穿着棉衣,体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守旧。
  3. 无心岂畏三尸诉:心中无所挂虑,自然不惧三尸神的指责,表现了一种洒脱。
  4. 爱日还惊一岁休:庆祝新年却惊觉又一年过去,流露出对时光的无奈。
  5. 故国二千空醉眼:对故乡的思念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感到空虚。
  6. 新年三十恰平头:新年三十日,恰如平头的日子,平淡无奇。
  7. 光阴未用相敦迫:时光未能好好利用,却只收获了衰老。
  8. 领取衰翁两鬓秋:收获的只是两鬓的白发,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时间被比喻为滴漏的水,表现了无形的流逝。
  • 拟人:三尸神被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和意志。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主题围绕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的衰老,寄托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永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地炉:体现了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 三尸:代表生命的监督与过错的惩罚。
  • 故国:象征着思乡之情与对往昔的追忆。
  • 光阴:象征着人生的流逝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永漏”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永恒的钟声
    • B. 时间的流逝
    • C. 生命的循环
    • 正确答案:B
  2. “无心岂畏三尸诉”中“无心”指的是什么?

    • A. 对生命的无畏
    • B. 对过错的淡然
    • C. 对未来的迷茫
    • 正确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故国二千空醉眼”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与惆怅
    • B. 对酒的喜爱
    • C. 对未来的期盼
    • 正确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辙《益昌除夕感怀》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时间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感慨,前者更倾向于内省,而后者则是豪放不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苏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