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和鲁如晦立春)》

时间: 2025-01-24 20:44:01

彩幡金胜。

一笑酬春聊适性。

E66D女痴儿。

半挽梅花半柳枝。

追欢何计。

幸对绿尊环早髻。

欲舞还羞。

美盼娇回碧水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和鲁如晦立春)
彩幡金胜。一笑酬春聊适性。
女痴儿。半挽梅花半柳枝。
追欢何计。幸对绿尊环早髻。
欲舞还羞。美盼娇回碧水秋。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到来,彩旗摇曳,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一笑之间,春天的气息就如同性情的回应。女孩儿痴迷,半挽梅花,半捧柳枝,追寻欢乐该如何安排。幸好与那绿酒相对,环绕着早已梳好的发髻。虽然想要起舞,却又感到羞涩。美好的期盼如同碧水清秋,令人向往。

注释:

  • 彩幡金胜:彩色的旗帜和金色的胜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美好的祝愿。
  • 一笑酬春聊适性:只需一笑便能回应春天的气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女痴儿:形容少女的痴迷与青春的娇羞。
  • 半挽梅花半柳枝:梅花和柳枝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 追欢何计:追求欢乐该如何安排,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 幸对绿尊环早髻:与绿酒相对,表明一种轻松愉快的饮酒氛围。
  • 欲舞还羞:想要起舞却又感到害羞,表现出少女的羞怯和娇美。
  • 美盼娇回碧水秋:期待着美好的事物如同碧水秋天般清澈动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子华,号文德,宋代著名词人。他的作品多展现出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意境,擅长以自然景物来传达人情,尤其在描绘春天、爱情等主题时,常以婉约的风格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立春时节,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的珍惜。通过描绘少女的情态,反映出一种青春的气息与新生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轻快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气息与内心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彩幡金胜”来引入春天的喜庆氛围,接着“一笑酬春聊适性”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暗含了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随着诗歌的推进,作者通过“女痴儿”描绘了少女的娇羞与痴迷,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单纯。半挽梅花半柳枝的意象,不仅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少女心中那份对爱情的憧憬与期待。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追欢何计”表达了对欢乐的渴望,而“幸对绿尊环早髻”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饮酒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氛围。最后的“欲舞还羞”则是对少女羞涩的真实写照,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柔情,令人感受到青春的娇美与脆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既有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也有少女爱恋的羞涩与渴望,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青春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彩幡金胜:开头描绘春天的盛况,色彩斑斓的旗帜象征着春的到来,给人以视觉的喜悦。
  • 一笑酬春聊适性:春天的气息通过一笑而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
  • 女痴儿:转向少女,展现其对春天的向往与痴迷。
  • 半挽梅花半柳枝:将梅花与柳枝结合,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追欢何计:对欢乐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
  • 幸对绿尊环早髻:与友人对饮,表明一种欢快的社交。
  • 欲舞还羞:描绘少女的羞涩,展现青春的脆弱与美丽。
  • 美盼娇回碧水秋: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表现出一种向往与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彩幡金胜”可以理解为春天的美好象征。
  • 拟人:春天似乎与人对话,以“酬春”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梅花”与“柳枝”,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青春、春天与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少女的情感,展示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幡: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梅花、柳枝:分别代表着坚韧与柔美,象征春天的到来。
  • 绿酒:表现春日的欢快与轻松。
  • 碧水:象征清澈与美好,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彩幡金胜”描绘的是哪种季节的景象?

    • A. 秋天
    • B. 冬天
    • C. 春天
    • D. 夏天
  2. 诗中提到的“女痴儿”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愁
    • B. 钦佩
    • C. 痴迷
    • D. 愤怒
  3. “欲舞还羞”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 A. 自信
    • B. 羞涩
    • C. 冷漠
    • D. 激动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青春的迷恋,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