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姨归新安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6:18:09

朝来理行棹,一别萦千思。

难为雁行留,执手空嗟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姨归新安 其二
作者: 任玉卮 〔清代〕

朝来理行棹,一别萦千思。
难为雁行留,执手空嗟咨。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已理好船桨,与你一别心中思念千千。
难如大雁归来相聚,握着你的手空自叹息。


注释:

  • 理行棹: 理,整理;行棹,指划船的桨。这里意思是早上整理好划船的桨。
  • 一别: 一次离别,指与陈姨的分别。
  • 萦千思: 萦绕心头的思念,千思万绪,形容思念之情非常深厚。
  • 难为雁行留: 雁行,指大雁成群飞行;留,停留。这里形容归来的难度。
  • 执手: 握着手,表示亲密的情感。
  • 空嗟咨: 空自叹息,悲叹没有办法再见,嗟咨即叹息的意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是“雁行”可以联想到古诗中常用的比喻,雁作为迁徙的象征,常用于表达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玉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性情洒脱,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其诗多表现思乡、离别之情,情感细腻,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任玉卮与陈姨分别之际,流露出对亲友的深深思念。新安作为陈姨的归处,承载着对故人的眷恋。


诗歌鉴赏:

《送陈姨归新安 其二》是一首充满思念与离情的诗作。诗的开篇通过“朝来理行棹”引入,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理好船桨的动作,体现出诗人准备送别的决心和心情,但随之而来的“一别萦千思”则道尽了离别后的无尽思念。这里,诗人以“千思”来形容思念的深重,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

接下来的“难为雁行留”一语中,诗人以雁为喻,表达了对重聚的渴望与无奈,雁行象征着团聚的希望,但又暗示着人事的无常与离别的苦涩。最后一句“执手空嗟咨”更是直击人心,握手的动作本是亲密的象征,但在此却转化为无奈的叹息,表达了对过往情谊的怀念与对未来分别的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透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思念与告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令人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离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来理行棹: 诗人清晨整理船桨,寓意为即将出发,带有一种准备送别的仪式感。
  2. 一别萦千思: 一次分别牵动着千般思绪,表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3. 难为雁行留: 大雁飞行虽可以聚合,但人情却难以相聚,表达了对重聚的渴望与无奈。
  4. 执手空嗟咨: 握手虽是亲密的动作,但却无力再见,只能叹息,显露了离别的苦涩。

修辞手法:

  1. 比喻: 将大雁的迁徙比作人们的离别与重聚,生动形象。
  2. 对仗: “执手”与“空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情感渲染: 通过清晨、离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奈的情感,体现了人情的脆弱与思念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船桨: 象征着出发与离别。
  • : 代表着团聚的希望与迁徙的无常。
  • : 代表亲密与情感的纽带。

文化内涵:

诗中所用意象不仅传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离别、友情的深刻理解,赋予了诗歌更为广泛的文化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朝来理行棹”中的“理”字意为:
    A. 整理
    B. 理论
    C. 理智
    答案: A

  2. 诗中提到的“雁行”象征着:
    A. 思念
    B. 归来
    C. 离别
    答案: B

  3. “执手空嗟咨”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无奈与叹息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思念兄弟之情。
  • 李白《送友人》:描绘友人离别的情景。

诗词对比:

  • 任玉卮与李白的离别诗歌都通过自然景象表现情感,但任玉卮更侧重内心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常识与解析》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