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十四 西江岁暮,送友入都》

时间: 2025-04-27 14:41:04

相亿一欣然。

何处韶光最可怜。

别后依依寒食里,东田。

沙岸蒲帆隔野烟。

湓水暮连天。

愁见孤城落日边。

共说京华旧游地,潸然。

明日春风又一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亿一欣然。何处韶光最可怜。别后依依寒食里,东田。沙岸蒲帆隔野烟。湓水暮连天。愁见孤城落日边。共说京华旧游地,潸然。明日春风又一年。

白话文翻译:

在分别时,心中满是欢喜。哪里才是最让人怜惜的美好时光呢?分别之后,依依不舍地度过寒食节,在东田的沙岸,蒲帆隔着野外的轻烟。湓水在黄昏时分与天际相连。愁苦地望着孤城落日的边缘。共谈京华的旧游之地,感慨不已。明天春风又将带来新的一年。

注释:

  • 欣然:欢喜地,心情愉快。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寒食:寒食节,指春秋时期的一个节日。
  • 蒲帆:用蒲草编制的帆船。
  • 湓水:指湓江,流域在今湖北。
  • 孤城:孤独的城市,指作者心中怀念的地方。
  • 潸然:形容泪水流下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表达对友人、故土的怀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岁暮之际,正值寒食节,诗人送别朋友去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 其十四》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以“相亿一欣然”开篇,情感真挚,展现了送别时的欢喜与不舍。紧接着通过“何处韶光最可怜”的反问,引发读者对美好时光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别后依依寒食里,东田”描绘了分别后在寒食节的思念之情,画面中透出淡淡的哀愁。而“沙岸蒲帆隔野烟”,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最后,诗人提到“京华旧游地”,唤起了对往昔游玩的美好回忆,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依依。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清新的自然景色与深沉的思念之情,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亿一欣然”:分别时的欣喜心情。
  • “何处韶光最可怜”: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别后依依寒食里”:在寒食节别后不舍的情感。
  • “东田”:具体的地方,为后文渲染氛围。
  • “沙岸蒲帆隔野烟”: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孤独感。
  • “湓水暮连天”:景色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
  • “愁见孤城落日边”: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共说京华旧游地”:对曾经的回忆,唤起情感共鸣。
  • “潸然”:情感的流露。
  • “明日春风又一年”:时间的流逝与新生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使得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传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光:象征美好的时光,体现青春易逝。
  • 蒲帆:代表自然与生活的简单美好。
  • 湓水:象征着时光流逝与故乡的情怀。
  • 落日:暗喻生命的终结与回忆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什么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中秋节
    答案:B

  2. “相亿一欣然”中,“相亿”是什么意思? A. 互相思念
    B. 互相祝福
    C. 互相欣赏
    答案:A

  3. 诗中提到“京华旧游地”指的是哪里? A. 北京
    B. 南京
    C. 上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南乡子 其十四》都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亲情的表达,而后者则侧重于友情与对时光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