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隐溪》

时间: 2025-01-11 11:13:14

小溪谁隐迹,曲水碧潺潺。

流去终归海,源来总自山。

石生苍藓润,沙睡白鸥閒。

愧抱山林志,频年此往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溪谁隐迹,曲水碧潺潺。
流去终归海,源来总自山。
石生苍藓润,沙睡白鸥闲。
愧抱山林志,频年此往还。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溪的踪迹谁能知道呢?弯弯曲曲的水流在阳光下碧绿而轻快地流淌。它流走了,最终归入大海;而它的源头,却始终来自高山。石头上滋生着青苔,潮湿而润泽;沙滩上,白色的鸥鸟悠闲地栖息。想到我心中怀有的山林志向,心中不免感到羞愧,而这些年我却频频往返于此。

注释:

  • 隐迹:隐藏的踪迹,指小溪的流向和起源。
  • 曲水:弯曲的小河,形容溪水流动的状态。
  • 碧潺潺:清澈的水流声,形容溪水的美丽与生动。
  • 终归海:最终归入大海,表达流向的最终归宿。
  • 苍藓:青苔,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
  • 白鸥:一种白色的海鸟,象征悠闲自在的生活。
  • 愧抱:感到羞愧,心中抱有的志向。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流去终归海,源来总自山”可理解为一种大自然的循环,暗示人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一弘,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于作者游历山水之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过隐溪》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对小溪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诗中的小溪曲折而美丽,象征着生命的旅程。小溪的流动,映射出人生的流转与归宿。诗人以“流去终归海,源来总自山”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源头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石头与青苔的结合,沙滩与白鸥的悠闲,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然场景。在这幅画面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永恒与变化,进而引发对自我理想的反思。结尾的“愧抱山林志,频年此往还”,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虽然热爱自然,却也意识到自己理想的追求未能实现,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溪谁隐迹:开头设问,营造出一种神秘感,暗示溪流的隐秘与不可捉摸。
  2. 曲水碧潺潺:描绘溪水的流动,生动形象,带给读者清新之感。
  3. 流去终归海:表现了溪水的归宿,暗喻人生的最终目标。
  4. 源来总自山:强调生命的源头,传达出根植于自然的理念。
  5. 石生苍藓润:细致描绘自然景象,展现生态的生机。
  6. 沙睡白鸥闲:刻画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传递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7. 愧抱山林志:转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省。
  8. 频年此往还:反复往返,象征着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

修辞手法

  • 比喻:小溪比作人生旅程,流动象征人生的变化。
  • 拟人:沙滩上的白鸥“睡”,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流去终归海,源来总自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身追求的反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溪: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青苔:代表生命的坚持与顽强。
  • 白鸥:象征自由与悠闲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隐溪》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贺一弘
    C) 王维

  2. 诗中“流去终归海”的意思是?
    A) 小溪流走了
    B) 生命的归宿
    C) 自然的流动

  3. “沙睡白鸥闲”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忙的生活
    B) 悠闲的自然
    C) 诗人的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色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过隐溪》更强调生命的流动感与归宿。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