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潘朴斋》

时间: 2025-01-11 08:39:26

半载萍乡令,南归满路悲。

勤劳原自分,凋敝竟何裨。

泪感攀辕日,缘悭伏枕时。

深惭无惠政,去后奠遐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潘朴斋
作者: 贺一弘 〔明代〕

半载萍乡令,南归满路悲。
勤劳原自分,凋敝竟何裨。
泪感攀辕日,缘悭伏枕时。
深惭无惠政,去后奠遐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潘朴斋的思念和感慨。诗人回忆自己在萍乡的半年,满载着悲伤的心情南归。他意识到,辛勤劳作本是自己的责任,但生计的困顿与困苦却没有得到改善。面对即将离别的情景,他泪水涟涟,感慨时间的无情,深感愧疚无能,离开后更添思念与怅惘。

注释:

字词注释:

  • 萍乡令:指在萍乡任职的经历。
  • 南归:指返回南方。
  • 勤劳:辛勤工作。
  • 凋敝:衰败,困顿的状态。
  • 攀辕日:攀辕指依附在车马上的情景,意指离别时的情感。
  • 伏枕:伏在枕头上,形象地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
  • 惠政:指施行的良好政令。
  • 遐思:深远的思考,怀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攀辕”可以理解为对离别的依依不舍,常用于表达对友人或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一弘,明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著称。生平经历与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相伴,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与潘朴斋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开篇以“半载萍乡令”引入,直接点明了离别的背景,带着浓厚的个人情感。随后的“南归满路悲”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诗人以自我反思的方式,揭示了勤劳与收获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中“泪感攀辕日”描绘了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最后,诗人以“深惭无惠政”自责,流露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既表露了个人情感,又反映了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载萍乡令:表明诗人在萍乡的任职经历,不久即将离去。
  • 南归满路悲:表现了归途的伤感,情感愈加浓烈。
  • 勤劳原自分:强调自己勤劳的本分,表现出对生活的不满与无奈。
  • 凋敝竟何裨:感慨生活困顿,辛勤工作却无果,令人心痛。
  • 泪感攀辕日:离别时情感难以自已,泪水流淌。
  • 缘悭伏枕时:时间的无情,使得离别的痛苦更加明显。
  • 深惭无惠政:自责未能施行良政,表达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 去后奠遐思:离开后对未来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泪感攀辕日”,形象地传达了离别的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展开,同时对自身的责任感与社会现状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社会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萍乡:代表了诗人的历程与经历,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 泪水:象征着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
  • 政令:代表了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离别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开心 B) 悲伤 C) 忧虑 D) 平静

  2. “勤劳原自分”一句中,“分”字的意思是:
    A) 份额 B) 责任 C) 部分 D) 分开

  3. 诗中提到的“惠政”指的是什么?
    A) 施行的好政策 B) 大众的福利 C) 社会的安宁 D) 个人的成就

答案:

  1. B) 悲伤
  2. B) 责任
  3. A) 施行的好政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离别情感。
  • 李白《送友人》:送别友人的情感,表现了离别的苦楚。

诗词对比:
比较贺一弘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贺一弘更侧重于个人的责任感与社会现状,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友情的寄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概述》
  • 《贺一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