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外匡君宅,山中梁父吟。
娱亲得高寄,报国矢初心。
厝火颠危局,虚车著作林。
此邦关学盛,谁与振元音。
白话文翻译
在云端的匡君家中,山中传来梁父的吟唱。
为父母的安乐而寄托高远的理想,
报效国家的决心依然坚定如初。
火灾之中面临危局,空车在书林中驰骋。
这个国家重视学问,谁能一起振兴文化的声音呢?
注释
- 匡君:指匡衡,古代著名的士人,寓意高洁的品德。
- 梁父:指唐代的梁鸿,因其清白的名声而被后人称颂。
- 娱亲:使父母快乐,寄托自己的理想。
- 报国:指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
- 厝火:指火灾,形容危机四伏的局面。
- 虚车:比喻空有其表的学问。
- 关学:指与国家关系密切的学问,强调学术对国家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庆坻,清代诗人,其诗风常表现出一种对社会和家国的关怀,作品多描绘山水与人文,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以个人理想寄托于家庭与国家,反映了士人的责任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和琴志》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理想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和国家的双重关怀。开篇以“云外匡君宅”引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结合,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中间提到“娱亲得高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的眷恋与期望,而“报国矢初心”则强调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体现出士人应有的责任感。
后两句“厝火颠危局,虚车著作林”则描绘出一种紧迫而危机四伏的局面,似乎在警示人们要重视学问,尤其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最后一句“此邦关学盛,谁与振元音”发出更为深刻的思考,呼唤社会对学问的重视与集体的努力,具有强烈的号召力。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家庭和国家的多重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外匡君宅:描绘了匡君的居所,象征着理想与高尚,给人以向往。
- 山中梁父吟:把梁父吟唱的场景引入,象征着清白与道德。
- 娱亲得高寄:表达对父母的孝心与对理想的追求。
- 报国矢初心:强调对国家的忠诚,始终保持初心。
- 厝火颠危局:形象地描绘出危机四伏的局面。
- 虚车著作林:批判空泛的学问与学术的浮夸。
- 此邦关学盛:指出国家重视学术的重要性。
- 谁与振元音:提出对未来的期许,呼唤大家共同努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虚车”比喻空有其表的学问,突出学术的深度。
- 对仗:如“娱亲得高寄,报国矢初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著作林”形象化地描绘书籍的丰盛,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士人对家庭与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倡导社会重视学问与道德,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外:象征理想与高尚。
- 山中:代表自然与宁静。
- 火:象征危机与挑战。
- 书林:象征知识与文化。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匡君是指谁?
- A. 匡衡
- B. 梁鸿
- C. 吴庆坻
- D. 孟子
-
诗人对国家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忠诚奉献
- C. 逃避现实
- D. 只关注家庭
-
“虚车”在诗中比喻什么?
- A. 实在的学问
- B. 空泛的学问
- C. 车马之劳
- D. 书籍的丰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再别康桥》by 徐志摩
- 《登高》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在表达情感时,吴庆坻更倾向于内心的责任与理想,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放浪形骸的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庆坻研究》
- 《古诗词精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