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九日》

时间: 2025-01-11 12:01:16

九月九日风雨寒,病躯顿觉征衣单。

两鬓应教好花笑,十年都在他乡看。

落英苦口餐不饱,来雁退飞书寄难。

曰归曰归又中止,一声长啸天地宽。

意思解释

客中九日

作者: 张祖继 〔清代〕

原文展示:

九月九日风雨寒,病躯顿觉征衣单。
两鬓应教好花笑,十年都在他乡看。
落英苦口餐不饱,来雁退飞书寄难。
曰归曰归又中止,一声长啸天地宽。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这寒冷的风雨中,我的病体感到穿着单薄的征衣。
头发两边的白发,想必让美丽的花朵都感到羞愧,
十年来我一直在他乡漂泊。
落花虽是可口的食物,却无法让我吃饱,
归来的大雁飞来飞去,却无法寄送我的书信。
我常说要回去,却又总是中断,
最终只发出一声长啸,天地变得开阔无比。

注释:

  • 九月九日: 重阳节,传统节日,象征长寿和团圆。
  • 病躯: 身体虚弱,暗示作者的身心疲惫。
  • 征衣: 形容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 两鬓应教好花笑: 形容白发如花,感叹岁月流逝。
  • 落英苦口: 落花虽美,但却无法充饥,象征生活的困苦。
  • 来雁退飞: 归雁象征思乡之情,寄信难以实现。
  • 曰归曰归又中止: 归心似箭却无法如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祖继,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节日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客中九日》通过描绘诗人在重阳节的心境,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中的“风雨寒”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气候,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寒凉。通过“病躯顿觉征衣单”,诗人将身体的虚弱与心理的孤独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无助的气氛。

“落英苦口餐不饱”一句,既是对落花的感慨,也是对生活困境的真实反映。诗人用落花象征过往的美好,但如今却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展现了生活的无奈与苦涩。而“来雁退飞书寄难”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思乡之情,归雁的飞去象征着归属感的缺失与寄托的无望。

最后,诗人以“曰归曰归又中止”感叹归乡之路的曲折与艰难,尽管内心渴望回家,但现实却让这一愿望屡屡受挫。结尾“一声长啸天地宽”则是对困境的超脱与反思,表达了尽管身处逆境,心中仍有无限的天地与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九月九日风雨寒: 描绘重阳节的寒冷天气,增添孤独感。
    2. 病躯顿觉征衣单: 身体虚弱,感到孤单和无助。
    3. 两鬓应教好花笑: 想象白发让花儿都感到羞愧,表现年华的流逝。
    4. 十年都在他乡看: 离乡漂泊十年,感叹时光。
    5. 落英苦口餐不饱: 形容美好却无法食用的落花,隐喻生活的困窘。
    6. 来雁退飞书寄难: 归雁象征思乡,寄信却无望。
    7. 曰归曰归又中止: 归乡的愿望不断被打断。
    8. 一声长啸天地宽: 表达内心的无奈与超脱,尽管困境重重,心中依然广阔。
  • 修辞手法:

    • 比喻: “落英苦口”比喻生活的艰辛。
    • 拟人: “两鬓应教好花笑”,赋予花以情感。
    •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归乡愿望的无奈,体现了游子的孤独与艰辛。

意象分析:

  • 风雨寒: 反映了外部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孤独相呼应。
  • 白发: 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落英: 美好的往事,却无法填饱温饱,象征生活的苦涩。
  • 归雁: 思乡之情的寄托,代表着对故土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喜悦
    • B. 忘却
    • C. 思念
    • D. 轻视
  3. “一声长啸天地宽”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激动
    • B. 无奈
    • C. 超脱
    • D. 忧伤

答案:

  1. B. 重阳节
  2. C. 思念
  3. C. 超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祖继的《客中九日》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勃更侧重于友谊与前途,而张祖继则多了几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张祖继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