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舸》

时间: 2025-01-26 03:32:02

一舸泛漭沆,风涛正掀舞。

驾空赫鱼龙,沈浮未知所。

同舟一性命,俱父父母母。

倚门望儿归,天亦谅辛苦。

胡为托笑言,射影学溪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舸泛漭沆,风涛正掀舞。
驾空赫鱼龙,沈浮未知所。
同舟一性命,俱父父母母。
倚门望儿归,天亦谅辛苦。
胡为托笑言,射影学溪弩。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漂流,风浪正猛烈地翻腾。
我驾着空中的鱼龙,浮沉之间不知道何处去。
同舟共济的我们,都是父母的性命。
我倚门望着儿子归来,天也明白我的辛苦。
为何还要托笑言,射影如溪水的弩箭。

注释:

  • 漭沆:形容水面广阔而微波荡漾的样子。
  • :光辉灿烂。
  • 鱼龙:古代神话中常用来比喻神秘的生物,这里象征风云变化。
  • 沈浮:浮沉,形容事物不定,命运多变。
  • 倚门:靠在门边,指思念的状态。
  • 辛苦:艰辛的劳累。
  • 射影:比喻如同弩箭般向前推进,形容迅速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鱼龙”一词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中,象征着变化和不确定的命运。而“倚门望儿归”则是典型的思念之情,常见于古典文学中,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动荡和不安的时代,诗人以船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命运漂浮不定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与关心。

诗歌鉴赏:

《一舸》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歌,通过描绘一只小船在波涛中的漂浮,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叹,也深刻反映了亲情的牵挂与思念。开篇的“泛漭沆”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水面,随即“风涛正掀舞”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紧张与动荡的氛围,这种对比形成了诗中强烈的情感冲突。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将个人的漂浮与家庭的责任结合在一起,强调了“同舟一性命”的深情,令人感受到共同命运的责任感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倚门望儿归”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而“天亦谅辛苦”则传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悟,似乎在说,即使是天也理解这种辛苦。最后一句“胡为托笑言”,则是对生活表象的深刻反思,诗人在困境中试图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但内心的苦涩依然难以掩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命运和亲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舸泛漭沆:描绘出一只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漂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意境。
  2. 风涛正掀舞:与前句形成对比,突显出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安,暗示着命运的动荡。
  3. 驾空赫鱼龙:这里的“鱼龙”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4. 沈浮未知所:继续表达对命运的困惑与不安,强调人生的无常。
  5. 同舟一性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命运相连,暗示家庭和亲情的紧密。
  6. 俱父父母母:进一步明确亲情的深重,暗示责任与牵挂。
  7. 倚门望儿归:表现出思念的情感,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期待。
  8. 天亦谅辛苦:表达对辛劳的理解与认可,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
  9. 胡为托笑言:质疑表面的乐观与掩饰,揭示内心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船比作人生,风浪则象征命运的挑战。
  • 拟人:将“天”赋予人类情感,表达人们对生活艰辛的共鸣。
  • 对仗:诗中有不少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船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漂泊与无常,同时强调了亲情的力量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的旅程,暗示漂泊与不定。
  • 风涛:象征外部环境的变幻莫测,反映命运的无常。
  • 倚门:表现思念与期盼,象征着对亲情的渴望。
  • 鱼龙:象征变化与神秘,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中“风涛正掀舞”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自然的宁静
    • B. 自然的动荡
    • C. 生活的美好
    • D. 亲情的温暖
  2. “同舟一性命”中的“同舟”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家人
    • C. 同事
    • D. 陌生人
  3. 诗中“倚门望儿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思念
    • C. 快乐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家庭和国家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国家动荡带来的影响。
  • 李白《静夜思》:强调了孤独和对家乡的眷恋,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黻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