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岑参》
时间: 2025-01-11 05:00:1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九日寄岑参
作者: 杜甫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白话文翻译:
我出门又回了门,双脚却依然如故。
所到之处都是泥泞,思念你让我瘦弱。
我在西轩沉吟,饮食时间错乱。
微微走到曲江头,难得与你相聚。
我哀叹苍生苦,农田的收成无法挽救。
怎么能讨伐云师,谁能修补天漏呢?
大明的日月难以藏匿,旷野间禽兽哀鸣。
君子虽强却艰难行走,小人却困于奔走。
南边有崇山,恐怕要被河水淹没。
这个时节东篱的菊花,为谁而绽放呢?
岑生的诗新颖,性情也喜好美酒。
采摘那金色的花朵,何以满衣袖呢?
注释:
- 呜咽(吁嗟):叹息,表达对社会的忧虑。
- 云师:指天上的云,古代迷信认为可以影响天气的神灵。
- 东篱菊:指秋天的菊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 寸步曲江头:形容行走的艰难,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作品风格沉郁,情感真挚。杜甫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诗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十分明显。
创作背景:
《九日寄岑参》创作于杜甫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此感到无力和无奈。与岑参的友谊让他在充满苦难的岁月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因此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杜甫对友人岑参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忧虑。诗的开头“出门复入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彷徨与无奈,出门但又不知所措,仿佛被困在泥淖之中,表露出他对生活的无力感。接着,诗人通过对饮食的错乱、思念的焦虑,展现出他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诗中“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对百姓困苦的深刻同情。他渴望能够改变这一切,却无能为力。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云师”的设想,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有神灵来拯救这个苦难的世界。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提到东篱的菊花和岑参的新诗,在对友人的思念中流露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感与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复入门:诗人反复出入,表现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
- 两脚但如旧:暗示生活的沉重未曾改变。
- 思君令人瘦:思念友人使心情愈发沉重,体现出情感的消耗。
- 沉吟坐西轩:在西轩沉思,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反思。
- 饮食错昏昼:生活的不规律,反映出社会的动荡。
- 寸步曲江头:行走的艰难,寓意对友人的思念。
- 吁嗟呼苍生:对百姓的呼喊,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无奈地希望有神灵拯救。
-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自然的哀鸣与人类的苦痛交织。
-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君子虽有志向却受困,小人却忙于奔波。
-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对未来的担忧,山水相连。
- 是节东篱菊:秋季菊花开,象征高洁与坚韧。
- 岑生多新诗:对岑参才华的赞美。
- 采采黄金花:象征美好的事物,渴望却难以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师”比喻自然力量,表达希望。
- 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反映出社会的复杂性。
- 象征:菊花象征高洁,暗含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的思念,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泥:象征生活的艰难与困扰。
- 菊花:象征坚韧、高洁的精神。
- 云师:代表自然的力量,体现诗人的渴望与无奈。
- 黄金花:象征美好的事物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个朋友的思念? A. 李白
B. 岑参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云师”,它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自然力量
C. 忧伤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斗的渴望
B. 对友人的思念与社会的忧虑
C. 对美食的赞美
答案:
- B. 岑参
- B. 自然力量
- B. 对友人的思念与社会的忧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九日寄岑参》: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前者是对兄弟的思念,后者是对友人的思念,都体现了杜甫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对生活的无奈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