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时间: 2025-04-29 01:23:11

耆旧日凋谢,将如此老何。

懑拈如意舞,狂扣唾壶歌。

郡县轻民力,封疆恃虏和。

功民莫看镜,吾意已蹉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耆旧日凋谢,将如此老何。
懑拈如意舞,狂扣唾壶歌。
郡县轻民力,封疆恃虏和。
功民莫看镜,吾意已蹉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衰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古老的日子已然凋谢,今我已如此苍老。无奈之下,我拿起如意翩翩起舞,狂妄地敲击着唾壶歌唱。地方官员轻视百姓的劳作,边疆的安宁依赖于外敌的缓和。功名利禄不必再看镜子,心中所想已然虚度光阴。

注释:

  • 耆旧:指古老的事物或过去的生活。
  • 懑拈:懑(心中不快、烦闷),拈(拿起、挑起)。
  • 如意舞:指一种舞蹈,象征着心情的释放。
  • 狂扣:猛烈地敲击,形容情绪激烈。
  • 唾壶:古代用来盛放口水的器具,引申为一种轻松的歌唱方式。
  • 郡县:地方行政单位,指地方官员。
  • 封疆:边疆,指国家的边界。
  • 恃虏和:依赖外敌的安宁。
  • 功民:指追求功名的人。
  • 蹉跎:形容时光的虚度。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不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诗人,身处国家动乱之际,时常自省和反思,对历史与个人的关系有独特的见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激昂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其对人生与历史感慨颇深之时,反映出他对岁月流逝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惋惜。

诗歌鉴赏:

《遣兴》通过对老去时光的感叹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示了陆游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闷。全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开头一句“耆旧日凋谢,将如此老何”便道出了衰老的无奈,紧接着“懑拈如意舞,狂扣唾壶歌”显示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诗中将地方官员的轻视与边疆安宁的虚妄结合,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漠视和无情。最后一句“功民莫看镜,吾意已蹉跎”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失落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照,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对自身与时代的深刻反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耆旧日凋谢,将如此老何。

    • 反思自己已经老去,感慨往昔的光辉已然消逝。
  2. 懑拈如意舞,狂扣唾壶歌。

    • 试图通过舞蹈与歌唱来释怀内心的烦闷,表现出一种无奈的逃避。
  3. 郡县轻民力,封疆恃虏和。

    • 指出地方官员对民众劳作的轻视,以及国家安宁的表象与实质的脆弱。
  4. 功民莫看镜,吾意已蹉跎。

    • 不必再追逐名利,内心的理想与追求已经在时光中虚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耆旧日凋谢”与“将如此老何”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唾壶歌”隐喻一种轻松随意的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通过对衰老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耆旧: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美好。
  • 如意舞: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内心的渴望。
  • 唾壶:象征着对生活的轻视与无奈。
  • 功名:象征着世俗的追求与人们内心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如意舞”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 A. 追求名利
    B. 释放烦闷
    C. 怀念过去
    D. 对未来的期望

  2. “功民莫看镜”意指什么? A. 不再追求功名
    B. 忘记过去
    C. 关注他人
    D. 继续奋斗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诗风不同,李白更偏向于豪放奔放,而陆游则注重细腻的内心感受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