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北榭作》
时间: 2025-01-10 18:5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吹雨到江濆,小阁疏帘晚色分。
津吏报增三尺水,山僧归入万重云。
飘零露井无桐叶,断续烟汀有雁群。
了却文书早寻睡,檐声偏爱枕间闻。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着细雨飘洒到江边,小阁楼的疏帘在傍晚的色彩中轻轻分开。
渡口的官吏报告说水位上涨了三尺,山中的僧人已经归隐在重重叠叠的云中。
露水打湿的井边再也没有梧桐叶,烟雾缭绕的沙洲上偶尔可以见到雁群飞过。
处理完文书后,早早地寻找睡眠,檐下的雨声偏偏让我在枕边听得更清晰。
注释:
字词注释:
- 濆:指江边水域。
- 津吏:渡口的官吏,负责管理渡口事务的官员。
- 万重云:形容云层重叠,山中僧人归入云中,意指隐居。
- 烟汀:指云烟缭绕的沙洲。
- 枕间:指睡觉时枕头旁边。
典故解析:
- 隐士:古代士人选择隐居生活,远离尘世纷扰,常见于文人诗作中,表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婉约,常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秋雨北榭作》作于秋天,诗人身处北方的一个小阁楼中,外面秋雨淅沥,内心思绪纷繁。此时正是诗人思乡与隐居的交织,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中的北方小阁,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情感。首联“秋风吹雨到江濆,小阁疏帘晚色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秋雨萧瑟、晚色渐浓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接着,津吏报告水位的上涨,暗示着江水的涨落与人事的变迁,山僧的归隐则进一步烘托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飘零露井无桐叶,断续烟汀有雁群”,诗人在此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惆怅的情绪。秋雨之中,梧桐叶落尽,露水打湿了井边,显得格外寂寥;而偶尔飞过的雁群,既是一种生机的象征,也暗含了离别和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了却文书早寻睡,檐声偏爱枕间闻”,则表达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逃避,渴望在雨声中入睡,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整首诗在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秋天的感伤,也有对归隐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吹雨到江濆”:秋风带着细雨,飘洒至江边,营造出一种季节交替的氛围。
- “小阁疏帘晚色分”:小阁楼的纱帘轻轻拉开,晚霞中的景色恰好映入眼帘。
- “津吏报增三尺水”:渡口的官吏来报,水位上涨了三尺,暗示着自然的变化。
- “山僧归入万重云”:隐居的僧人回归山中,消失在重重叠叠的云雾中,象征着归隐与宁静。
- “飘零露井无桐叶”:秋天的露水湿润了井边,已无梧桐叶,表现出凋零与寂寥。
- “断续烟汀有雁群”:烟雾中偶尔可见飞过的雁群,象征着远方与思念。
- “了却文书早寻睡”:诗人处理完文书后,想要早早入睡,表现出对安宁的渴望。
- “檐声偏爱枕间闻”:檐下的雨声在枕头旁显得格外动听,体现了诗人在宁静中感受到的安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飘零露井无桐叶,断续烟汀有雁群”,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雨声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比喻:将江水的涨落与人事变化相联系,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带来思考与感伤。
- 细雨:暗示着孤独与内心的细腻情感。
- 小阁: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隐逸的愿望。
- 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雁群:象征着离别与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津吏”指的是: A. 渡口的官吏
B. 山中的僧人
C. 诗人的朋友
D. 江边的渔夫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春天的花开
B. 夏天的繁盛
C. 秋天的萧瑟
D. 冬天的寒冷 -
“飘零露井无桐叶”中“无桐叶”暗示了什么? A. 生机勃勃
B. 孤寂凋零
C. 振奋人心
D. 繁华似锦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雨北榭作》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孤独的感慨,但陆游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象中的细腻情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亲情的眷念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